明确研究对象与思路
2017年,我的主要学术研究任务是承担和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专项工程项目“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实施周边外交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研究”(16ZZD035)。研究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期间,中国周边外交发生的历史性巨变,总结这个时代周边外交的实践和理论,对于推进中国实现大国外交、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战略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根据新形势不断拓展和深化外交战略布局,召开了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切实抓好周边外交工作: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坚持以邻为善、以邻为伴,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的工作实践;针对美国实施的“亚太再平衡”干预和冲击中国周边外交环境的恶劣行径,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坚决斗争,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尤其是高瞻远瞩,积极提出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努力寻求同周边各方利益汇合点;倡议“亚洲新安全观”,通过务实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努力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使我国周边外交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对于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实施周边外交的环境建设及其新理念、新思路、新路径、新课题的研究,将成为该项目的主要研究对象。
围绕十八大以来中国周边外交,本项目的研究思路分为五个方面。首先是定位。瞄准党的十八大以来成为中国外交大战略格局中“重中之重”地位的中国周边外交,努力推进理论研究、战略研究、案例研究和综合研究,注重对于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新课题的研究和阐释,尝试创建中国周边外交新学科。
在理论层面,着重研究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理论在中国周边外交实践中的运用。超越、摒弃既有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批判和反对“霸权稳定论”等美国主导的国际关系理论体系,提出和论证中国特色的中国周边外交新理论。在战略层面,着重研究在中国崛起过程中面临的周边新环境和新挑战,论述中国在从发展中大国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大国的过程中,对于中国周边外交事务的应对和定位,进而论证中国周边外交的一系列新特征。在案例研究层面,着重研究中国周边外交面临的热点问题,正确定位争端国家和争端问题,推行“双轨思路”,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将探究解决中外周边纠纷的思路、办法,视为中国走向大国、强国的必由之路。在研究路径方面,着重回答新时期中国周边外交的顶层设计、底线思维、前瞻意识、未来课题等,研究新时期中美关系及其周边外交新特点,展示十九大以后中国周边外交可能面临的新挑战、新前景、新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