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由中国伦理学会网络伦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首届网络伦理论坛在京举行。
论坛发布了《中国社会伦理舆情年度报告(2015—2016)》。报告总结了2010—2016年中国社会伦理场域的总体舆情特点,通过分析2010—2016年数据发现,中国社会伦理舆情峰值出现在2015年。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在此之后的一两年,社会舆情事件在微博平台以及传统的天涯、猫扑等网络平台集中爆发,形成舆情井喷,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结构性矛盾成为突发舆情的重要触发因素,之后几年伦理舆情频度有所下降;2015年,随着网约车、微信等网络新生事物的发展,中央反腐力度的加大以及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伦理舆情达到近7年来的峰值。根据伦理舆情关键词的中心度和相关度分析,伦理舆情的热点集中于制度伦理和职业伦理两类,其中制度伦理舆情关键词占比最高,在伦理舆情总量中占33.24%。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认为,网络伦理构建的着眼点在于网络伦理规范顶层设计的框架与原则,具体说来,要有界限意识,做到底线起步,坚持复杂性原则及生活化原则,网络伦理不应仅限于自洽,还应当着眼于外部发展的效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