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语言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高金萍所著的《“明镜”与“明灯”:中国主流媒体话语与社会变迁研究(2003—2012)》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郭庆光在为该书作序时谈到,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其变革的内在理据、发展方式、客观效应,都值得社会科学研究者深入思考。在新闻传播学领域,对这一现象的探讨呈现为近年来逐渐增多的新闻传播与社会变迁的研究。无论是社会经济和政治的迅速变革,还是互联网及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国际社会中中国都正由“大国”走向“强国”,在新闻传播领域中中国正由“表达”走向“建构”。从新闻话语角度分析中国的变迁,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郭庆光表示,中国引入话语分析理论不过30年,新闻传播学界运用话语分析理论解析中国媒体传播现象的时间更短。话语分析强调互动的特征,对于分析互联网时代的媒体活动具有独特的优势;这样一种跨学科的理论研究视角和方法,虽然十分复杂,却具有极强的解释力。媒体话语的情境本质,将媒体研究直接导入社会变迁的宏观语境之中,更加深刻地阐发了社会权力的生产和宰制。
郭庆光认为,新闻传播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软实力的具象化表现。呈现于新闻媒体中的话语交锋、交流、交融,不仅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而且也是民族软实力喷涌的表征。主流媒体话语的价值在于其对社会核心价值理念的塑造和强化。主流媒体话语的文化价值表现于四个维度:呈现社会实践、建构社会核心价值、塑造文化认同、影响社会变迁。主流媒体话语的文化价值在于它不仅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更是一种影响人的思想、引导人的行为的文化手段或文化权力。
据介绍,该书使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和话语分析,阐述了新闻话语反映社会实践和建构社会实践的功能,以点带面地描绘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发展。从三个层面即知识分析、理性分析、文化分析,展开对于中国主流媒体话语的分析。在知识分析层面,侧重于从语用学、话语分析角度阐述主流媒体话语的特点及反映和建构社会实践的方式;在理性分析层面,侧重于媒体话语对于社会实践的“明镜”式反映和“明灯”式指引的内容分析;在文化分析层面,着力于阐释主流媒体话语与社会实践互塑过程中呈现的文化价值的四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