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详情页

“四个自信”让社会主义“潮”起来

作者:执笔人:李茂平 2017-04-10 09: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所属学科:全部学科

分享:

收藏:

  世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近500年发展历史,波澜壮阔、风雨兼程,虽然曲折坎坷,但奋力前行的脚步从未停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立“潮头”,创造了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谱写了社会主义辉煌篇章,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新的蓬勃生机,并强调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潮”起来的方向指引、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精神动力。

  道路自信:社会主义“潮”起来的方向指引

  道路自信,就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成功之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这条道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体现人民共同愿望,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指引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对世界也产生了广泛和深远影响。党的十八大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蓝图更加宏伟、目标更为清晰。习近平总书记“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论断,为全国各族人民指明了通向“梦想”的方向和路径,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理论自信:社会主义“潮”起来的行动指南

  理论自信,就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努力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一理论体系指导下,党领导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力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华民族焕发出蓬勃生机。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