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常态化、实效化,中央要求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进校园,为基层干部和青年学生讲党课作报告。如何提高讲话水平,这是新形势下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新课题。而要讲好“自己话”,则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
讲好“自己话”,就是将中央精神和上级要求“变压”“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上通天线,下接地气,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朴实无华,易于接受。于浅显中见哲理,于平实中见真情。讲好“自己话”,是领导干部思想之泉的自然涌流、实践经验的积淀升华、学识水平的客观折射。
讲好“自己话”并非易事,不见得人人都会讲“自己话”。有的只会讲“官”话,不会讲“民”话;只会讲“上面”的话,不会讲“下面”的话;只会讲“别人”的话,不会讲“自己”的话。照抄照搬,照本宣科,四面见光,八面玲珑,不砭时弊,不痛不痒,放到哪里都适用,放到哪里都无用。有人曾形象地说,有的领导干部与基层群众对话听不进去,与青年学生对话插不进去,与老干部对话被顶了回去。究其原因,在于不学习、不思考、不钻研,胸中无数、腹中无策讲不了;在于不深入、不实践、不积累,不知民情、不接地气讲不好。可见讲好“自己话”,绝非简单掌握讲话技巧,而是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实践水平、工作经验,这才是讲好“自己话”的治本之策。
讲好“自己话”,必须深入学习,勤于思考。要从我们“老祖宗”那里吸收思想理论精华,补足精神之“钙”,铸牢思想之魂,不管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要有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的定力,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特别是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用好这一“望远镜”“显微镜”,洞察事物,明辨是非,心明眼亮。才能挺直腰杆,思想有根基,理论有武装,行动有底气,说话有力量。
讲好“自己话”,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从人民群众火热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汲取营养,博采精华,学习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生动经验和鲜活语言加以去粗取精,加工提炼,为我所用。既能“话”贴群众,心贴群众,摸准人民群众脉搏,反映人民群众呼声,回应人民群众期待,又能高度概括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汲取人民群众的语言精华,提炼人民群众的思想内涵。讲出这样有理论、有温度、有新意的“自己话”,人民群众哪能不认同、不拥护、不赞成呢?
讲好“自己话”,必须深化自我,突出特色。每个人的学识经历不同,练就了不同的讲话风格。讲好“自己话”,就要立足自我、认识自我、挖掘自我、激发自我,突出个性特点,激活特色亮点,在讲“自己话”中彰显自我风格,刻下自我印记。我在实践中体验到,讲好“自己话”,要慎用“生猛海鲜式”语言。这类语言时髦新鲜,有自己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特别是西方的一些话语体系,我们必须弄明白了再用,不能赶时尚、追浪头,不知其所以然。要少用“鸡鸭鱼肉式”语言。这类语言往往很“肥腻”,听起来很“通用”,但不管用,实质就是“官话”“套话”。多说就会“营养过剩”,形成“语言肥胖症”。要多用“白菜萝卜式”语言。这类语言植根于人民群众深厚实践土壤之中,生动鲜活,营养丰富,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于淳朴中见深奥。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善于用群众语言讲故事讲道理,把“大道理”讲出了人民群众认可的心里话,使党的声音有人听、有人信、有人跟,从而形成铸魂提神、凝聚人心的磅礴力量。
(作者系辽宁省锦州市滨海新区原人大工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