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学者计量分析发现
研究数据开放共享问题重重
中国社会科学报综合外媒报道 研究人员结合最新文献计量结果分析发现,虽然开放研究数据的好处众所周知,但在实践中,学者对何时、如何分享这些研究数据,仍然处于混乱的状态。
4月5日,荷兰爱思唯尔出版集团官网发消息称,爱思唯尔科学与健康信息分析中心和荷兰莱顿大学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过去1年里,使用定量计量分析法与数据发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全球1200位研究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对土壤科学、人类遗传和数字人文三个学科领域的重要学术带头人,做了深入采访和数据收集。最终发布了最新报告《开放数据:研究人员的视角》(Open Data: The Researcher Perspective)。
研究人员在调查中发现了以下问题:第一,研究人员承认数据开放的好处,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很多限制。例如,没有足够的数据共享培训,数据共享也没有任何奖励,数据研究和管理存在隐私问题。第二,数据共享由项目资助者或出版商执行,并不能很好地提高研究人员共享数据的兴趣,64%的受访者认为学者自己拥有数据的版权,因为这些都是从他们自己的研究中生成的。第三,数据共享主要通过出版公司的平台,但只有不到15%的受访者在这个数据库中贡献自己的数据,大多数研究人员在贡献数据时直接与其他合作者接触。第四,很多人仍然使用传统方式处理数据。34%的受访者不会公布所有的数据。第五,专业数据期刊仍然是一个新兴的、小规模的现象,但其普及率正在增加。第六,几乎一半的研究人员认为自己不清楚引用已发布数据的标准。第七,数据共享取决于学科领域,没有通用方式。
爱思唯尔副总裁沃特·哈克(Wouter Haak)表示,调查结果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数据共享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未来人们在贡献数据时找到正确的方法。莱顿大学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保罗·乌特斯(Paul Wouters)表示,科学体系正在经历重大变革,正从以研究人员为主导专业体系转向拥有多种利益攸关方的开放创新体系。荷兰计划让所有研究数据都能够在一个标准化方式中使用。该研究结果提醒人们,解决最基本的访问性问题才是对社会负责的做法。
(赵琪/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