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详情页

勤奋的懒惰者?比懒惰更可怕的是低效率的勤奋

作者:念夕 2017-04-18 18:25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青年网” 所属学科:全部学科

分享:

收藏:

相信很多勤奋努力的朋友都有这样的经历:

你分秒必争,坚持把白天到晚上的每段时间都安排的很紧凑,甚至有时候晚上睡觉后半夜醒来,都要逼着自己读上几十页的书....

这样做长久下去的结果是,工作时间越来越长,休息时间越来越短,人的情绪也会越来越焦躁。而且只要有十分钟的无作为,你就会变得非常慌张。同时你的社交时间也不得不尽量地缩短,你甚至不再有时间交朋友。

更可怕的是,你的工作量明明没有变化,可看起来每一天它都在成倍地递增着,你开始害怕夜幕降临的那一刻,因为那意味着这一天有更多的事情被贴上了“没完成”的标签。

因此,请远离低质量的勤奋,因为那比懒惰更可怕。

勤奋努力不是一种看上去很美的姿势,而是需要看最终所取得的结果。这也是分辨一个人是不是真的勤奋的一个衡量标准。

你必须远离低质量的勤奋。

很多人的勤奋,是一种低质量的勤奋,或者说,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表面上很刻苦,实际上却刻意回避了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正如读大学的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疑惑,“我每天除了上课,剩下的时间都泡在自习室,为什么期末考试的时候,成绩还是没有那个每天下课就去玩的室友好呢?”

其实,忙碌和效率是有着天壤之别的。那些整天忙忙碌碌的人——忙完一个活动又忙另一个——事实上可能是以牺牲有效性为代价而维持忙碌状态的。

他们也许需要重视一些其他的能力:培养选择性忽视的能力,养成和保持低信息食谱的习惯,少做无意义的工作……

你的目标应该是富有成效。

最笨的努力,就是没有效率的勤奋,你的目标应该是富有成效。

一些不易察觉的小习惯,制约着我们所拥有的时间发挥出最大功效,让每天用14个小时去工作的我们,一边“勤奋”地推掉朋友的聚会,一边“懒惰”地刷新朋友圈,而结果就成为“我没有时间做任何事,我甚至没有时间完成我的工作”。

当然,选择在自己最有精力的时候做最重要的事。有效的时间管理不仅仅是寻找一天中的额外时间,还要将你的有效时间和你的有效精力匹配起来。

比如,夜猫子最好选择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晚上来做,晨起人士就在清晨处理重要事情,了解自己的精力巅峰并进行合理利用,这是用更少的时间达到更好的效果的高效原则之一。

同时,对目标最有帮助的事,就是最有价值的事。不要一味地“为了工作“而“工作”,一个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达成目标,除此之外,要尽可能地“扩大再生活”。

按计划地去完成你的清单。

每一个小时的计划,抵得上五个小时的执行,而一笔一画写出来的计划更令自己有想征服的欲望。买一个小黑板用来写自己每一天的待办事件,并把它放在办公桌上,按照计划专注地去完成清单。

我们总是“做不完”一件事,也许是因为我们并没有真心实意地“想做完它”。如果想真正达成目的,那去自习室就不要带手机,处理棘手问题时就不要回复朋友的邮件,熬夜加班时不要随手开了淘宝,写着购物清单时就不要不自觉地看起了肥皂剧……

很多保持高强度的工作以及高效率的态度的人,靠的就是关掉网络,锁起手机的“强行专注力”,这也是大多数“勤奋”着的低效率人士所缺乏的能力。

因此,想要真正勤奋努力起来,那么你所做的事情,必须能够让你更加接近你的目标。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