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详情页

市场监管改革有哪些“浦东经验”

作者: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所课题组 2017-04-25 09:3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所属学科:全部学科

分享:

收藏:

  4月18日,是浦东开发开放27周年的日子。多年来,中央把许多重大改革试点任务,其中很多集中在浦东。在浦东诸多改革事项中,市场监管体制探索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浦东能突破、全市能推广、全国能借鉴”的示范效应,值得深入探析。

  一、简政放权,以制度创新推动政府与市场关系清晰化。在市场监管之中,如果政府管得过多过死,就不免出现“越位”“缺位”的问题,会阻碍市场活力与社会动力的发挥。浦东新区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注重简政放权,实行行政权力清单和行政责任清单制度,不断减少自贸试验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项目,建立证照分离、一口受理、便利高效的准入服务模式。其中,创新许可审批方式,积极推进小餐饮经营许可由审批改备案、修理计量器具告知承诺等七项措施。

  同时,在全国率先改革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制,在上海率先试点备案周期从10天缩短为“实时”的企业标准自我公开声明制和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告知承诺、部分计量事项承诺备案等。此外,在全国率先试点“企业简易注销登记”“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登记”,着力破解长期存在的“注销难”瓶颈。

  二、消除监管缝隙,推进综合化与一体化监管。改革前,浦东新区在食品监管领域之中,质监局管生产环节、工商局管流通环节、食药监局管餐饮环节等存在职能交叉等问题,管理中分段式与碎片化问题突出。为此,浦东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探索优化整合职能、机构和人员资源,再造执法流程,构建起以“市场准入一体化、市场监管一体化、执法办案一体化、诉求处置一体化”为重点的大监管体系。

  在监管执法上,推行“一次出动、全面体检”的集约化执法模式。同时,将原来分散的12345、12315、12331、12365、12358等投诉热线进行归并,建立公众诉求处置一体化平台,实现“五线合一、并网处置”,并针对原几条热线处置要求不一的情况,明确要求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快速应对。

  三、优化监管手段和方法,促进信用监管与智能监管相结合。传统上运用突击检查和行政处罚的他律式市场监管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监管的需求。有鉴于此,浦东新区建立了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与事中事后监管平台,收集20多个部门近1000万条企业信用信息,并依托平台探索推进“双告知、双反馈、双跟踪”“双随机、双评估、双公示”等,为多部门在同一平台上实施综合监管提供支持。同时,与第三方征信机构联手,共享信息、共建信用,打通企业与个人信用信息的共享通道,完善了市场性、行业性、社会性的信用约束机制。

  四、发挥社会共治作用,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坦率地讲,政府监管部门力量不可能完全覆盖市场的各个角落。采用社会共治的方法,促进社会参与监督力量多元化,可以减少监管成本并提高监管效能。2014年9月,由自贸试验区内各类企业、驻区相关社会力量自行发起组成的“社会参与委员会”揭牌。它正在成为参与市场监督的交流沟通平台。同时,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通过企业年报制度公示、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制度建设,积极探索构建多种主体共同参与的市场监管制度框架。

    (执笔:陈建华)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