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详情页

代明炜:让互联网更精准地对接民意

作者:代明炜 2017-05-01 09: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所属学科:全部学科

分享:

收藏:

  世界因互联网而精彩,生活因互联网而丰富。构建网络良好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国家和人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4月19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推进我国网络强国建设、促进网信事业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4.19到来的今天,再次重温习近平总书记一年前“4·19讲话”精神,其明确的奋斗目标、强烈的使命责任感,明晰的舆论导向、包容的民主理念体现了习总书记关注中国网信事业未来发展,关注家网络信息建设,关注民意。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

  时至今日,中国已经有超过7亿的网民,这不仅仅是中国庞大人口基数的造就,更是中国经济发展和中国互联网事业发展的使然。中国互联网事业的发展正在朝着高、精、尖方向发展,这就让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品质有了质的突破。现如今,各级党政部门都有完备的网络门户平台,还有专门的“两微一端”能够实现实时互动,从政策咨询到流程办理,从信息反馈到意见投诉,都能够在互联网的平台得到及时反馈和解决,这不仅使得各级部门办事效率大幅提升,更能让广大民众对各级部门的办事效率在网上进行评价和监督,从而让互联网发挥引导舆论、反映民意、解决问题的重要渠道和平台作用,真正让网络造福国家和人民。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做党政方针的传播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护者、社会舆论的引领者,把网络舆论打造成疏导社情民意的重要平台、宣传党政方针的重要阵地。领导干部不仅要经常上网,还要懂网用网、善做善为,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人为本,方能与民同乐。网络是一个开放性的、平等的、互动的平台,领导干部不能高高在上,要放低姿态与人民群众同向同频同步,跟着群众一起上网,通过网络了解群众所思所愿,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解疑释惑,维护群众利益,接受群众监督,用包容和耐心拉近与群众的距离,用网言网语来化解不良情绪,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为党的事业凝聚强大的正能量。

  网络空间是现实社会的延伸,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而要让安全、清朗的网络能够继续造福国家和人民,就需要亿万中国网民共守共治、共筑道德篱笆、合力同为,从而筑起网络安全的全民防线。领导干部要协同网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大力铲除网络谣言与网络敲诈、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等违法“毒瘤”,净化网络环境,助推网络管理实现精细化、有序化、法治化,呵护好互联网这个精神家园,还国家和人民一个清朗网络空间,让互联网、大数据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造福于民。

  (作者系贵州省黄平县第四纪工委综合室主任)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