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详情页

雍容:《论马克斯的经济学(书评)》

作者:郭广迪 2017-05-10 17: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所属学科:全部学科

分享:

收藏:

  1949年2月,中国经济研究所在上海主办的《经济评论》上,刊登了一篇对罗宾逊夫人的著作An Essay on Marxian Economics的书评,题目为《论马克斯的经济学(书评)》(马克斯即马克思,下同——引者注),署名雍容。琼·罗宾逊(Joan Robinson)是英国著名女经济学家、新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当时被译为“罗宾生夫人”,又译为“乔安·罗宾逊”。196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的中译本译名为“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卫兴华教授认为,“准确地应译作‘论马克思的经济学’”。

  该书评在一开头就表示,“在资本主义经济学家阵营中,正视现实,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缺点,同时承认马克斯主义经济理论的优点的”,罗宾逊夫人“要算是第一人”,并断言,她于1942年出版的这本书较凯恩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将有过之而无不及”,因而“是值得我们研究与参考的”。

  雍容指出,受“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传统教育”的罗宾逊夫人,在这本书中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利润率趋于下降的理论也进行了批判,但他认为,其“批评是有问题的”,但因篇幅所限未进行反驳,故建议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去参阅美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斯威齐的《资本主义发展论》一书。不过,作者认为,罗宾逊夫人“对马克斯消极性的批评,并没有掩盖了她对马克斯积极性的估价”,因为,“她认为,正统派的经济学家,绕了一个大圈子,最后为事实所逼迫,还是走向了马克斯的路子”。关于这一点,雍容举了凯恩斯《通论》的例子,认为凯恩斯的“主要贡献”在于“发现有效需求的原理”,而这一原理马克思“早有所说明”,但凯恩斯在《通论》中却仅有3次提到马克思,而且都是“批评的较多”,罗宾逊夫人则在《论马克斯的经济学》一书中认为,凯恩斯与马克思是“殊途同归”。对此,现在很多西方经济学者在其撰写的经济学著作和经济学辞典的相关词条中都有明确的表示。

  雍容还指出,“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的另一新方向,也是沿着马克斯的路线的”,这就是以熊彼特和卡莱茨基为代表的“所谓动态经济理论的研究”。罗宾逊夫人后来认为,熊彼特对于资本主义的动态发展景象的描述“非常接近于马克思的分析,虽然他同马克思的思想意识相去甚远”。雍容最后表示,自己论述这些的“用意在于指出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新贡献,大多是有意或无意地向着马克斯的方向发展的”。多年后,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明确表示,“我时常指出,西方的经济学家经常采用马克思的理论而没有说明其由来”;“有些作者甚至就在剽窃马克思理论的上下文里,说明自己是‘反马克思主义者’”。

  该书评的结束语提出,在罗宾逊夫人这本书中“主要的论点与其说是仍在留恋正统学派的传统,不如说是她向马克斯走近了一步”。

  这一书评对罗宾逊夫人、凯恩斯、熊彼特、卡莱茨基等西方经济学者的相关著作了解得如此清楚(当时这些著作均还没有中译本),并公开宣传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及其影响,原来这位署名“雍容”的作者就是著名经济学家雍文远(1916— )。雍文远早在1939年4月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3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经济系,1945年获南开经济研究所经济学硕士学位,后到美国留学,1948年获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其硕士论文的题目就是《马克思的失业理论》,1949年1月回到上海。如此看来,他的这一书评是在美国完成的,参考的应是英文原版资料。

  从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与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关系看,这一书评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对于我们现在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