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详情页

塘约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模式探讨

作者:刘明国 2017-05-14 09:3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所属学科:全部学科

分享:

收藏: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突飞猛进,农村经济出现了衰退的景象,耕地被抛荒、被占用,农村劳动力流失,农村出现了空壳化的现象。

  虽然从上世纪八十年中后期开始的农业产业化和后来的新农村建设以及农业现代化,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或多或少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大多数农民仍然是以家庭为单位自谋生路,“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得不到解决,或者说“小生产在大市场面前的弱势”得不到转变,组织的力量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

  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尝试,以寻求切实可行的全面实行农村小康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塘约经验,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的一个创举。农村合作社早已有之,为什么单是塘约经验引人入胜呢?作者认为,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党的领导。塘约村合作社的发起、组织和管理,皆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而且走的是社会主义的道路——平等互助、共同富裕。自从包产到户以后,各家各户各行其事习惯了,要重新走向合作,不少群众在思想意识上不认可,尤其是在城乡(工农)收入分配差距存在的条件下,使得重新组织农民在农村生产尤为困难。所以,党的领导就显得尤为关键与重要了。这意味着,繁荣农村经济、夯实农业生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不能弱化党的领导。

  立足于发展壮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政府扶持。以前的扶贫和农业产业化扶持,大多是针对个别家庭和龙头企业的,而且扶持措施经常是不系统配套和缺乏持续性的——或财政、或金融、或技术等单一扶持或一时的扶持。今年搞一个项目扶持一下,明年搞不到项目就不管了;今年搞到的钱多就多扶持,明年搞到的钱少就少扶持;这个领导来搞一套,换一个领导来又换一套。塘约经验对此做了很好的示范。从这个意义上说,贵州塘约村合作社所取得的成功,是贵州省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扶持以及和社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塘约村合作社的运营,并不是完全靠政府输血,而是立足于培育合作社自有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是市场与政府的一种有机结合——既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又充分发挥政府的扶助弱势群体的职能。

  实行社会主义。在塘约村合作社,从两个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一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扶持,这体现的是全省范围内的社会主义;一是在合作社内部的生产与分配上,实行社会主义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也只有如此,才能组织起农民合作共享,才可能打破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才可能扭转小生产在大市场中的弱势。农村经济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农村全面小康才有可靠的保障。

  (作者为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