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2017年5月18日发表叶小文的文章《“中”“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大道》,文章认为,在如何摆正人与自然关系方面,中华文化积累了丰富的中道智慧,是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一剂良方。中华文化一方面注重人在天地之间的地位与作用,强调“惟人,万物之灵”;另一方面注重天地本身的价值,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人必须遵从自然规律。中华文明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唯一数千年未曾中断的文明,根源正在于“顶天立地”、中正通达,正在于我们将“与天地参”而不是将征服自然、改造天地、满足欲望作为人类的使命,正在于我们摆正了人在天地之间的位置、合理地安顿了天地人。习近平同志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当今时代,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球共识,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执政党的行动纲领,中国共产党是第一个。积淀数千年的中华生态智慧,是中国梦的丰厚滋养;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必将在世界范围赢得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支持。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都把‘和’视作天下之大道,希望万国安宁、和谐共处。”中华文化历来崇尚“和为贵”,当今中国则倡导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反对零和博弈的斗争思维,坚持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就是以“和”为贵的最好例子。“一带一路”凝聚了几千年的东方智慧,承载着沿线各国的发展梦想,迈出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