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详情页

第四届复旦城市规划论坛在沪召开

作者:李玉 2017-05-29 12:2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所属学科:全部学科

分享:

收藏: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玉)5月27日,上海论坛2017特别专场、第四届复旦城市规划论坛暨“面向中小城市转型发展的规划应对”研讨会在上海举行。论坛由复旦大学和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主办,上海市城市规划行业协会和复旦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协办,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城乡规划》杂志社承办。

  论坛作为上海论坛2017高端圆桌特别专场,吸引了约60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参会。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名誉会长、原国家建设部副部长赵宝江,上海市第十二届政协副主席、复旦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顾问周太彤,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规划师唐凯,上海市规划协会会长、复旦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副理事长毛佳樑,复旦大学副校长许征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复旦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城乡规划》杂志副社长梁鸿主持。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丹麦驻华贸易委员会总负责人、商务参赞林朗,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以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彭震伟围绕中小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背景、新思路和新实践做主旨报告。

  赵宝江表示,中小城市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根据2016年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中小城市2184个,中小城市直接影响和辐射的区域街镇区的面积达到93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97.3%,总人口达到11.7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85.4%。中小城市及其影响和辐射的区域经济总量达到57.45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84.9%。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下,中小城市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未来20年中小城市将成为体现城市化质量,推进城市化和加速进行的主要战场。然而,中小城市也面临着无法回避的发展瓶颈,包括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滞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仍显不足,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较低,城市空间布局需要不断的优化,教育、文化、交通、医疗卫生等服务供给亟待加强。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者和实践者从城市规划、经济、管理、社会、生态、环境、国家安全等多个维度探讨中小城市转型发展下的规划应对十分必要。

  唐凯表示,中小城市是我国城镇体系的主体,在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关于开展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出台以来,加快推进中小城市转型发展成为了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为科学把握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来的各项方针政策,推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第四届复旦城市规划论坛期待能为中小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把脉支招,使新一轮中小城市规划编制更具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复旦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王新军表示,城乡规划学作为探索和揭示城乡发展规律的学科,在中小城市的未来发展中应秉持人居、可持续性和公正性的基本准则,重视技术发展带来新的可能性,期待未来能将规划研究的成果真正能够呈现在祖国大地上。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