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详情页

美国政策实施存在制度性藩篱

2017-05-30 16:4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所属学科:全部学科

分享:

收藏:

   

    《2016年大选与美国内外政策走向》在京发布。本网记者/张哲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张君荣)5月27日,由中华美国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共同举办的《2016年大选与美国内外政策走向》在北京发布。本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中华美国学会会长黄平主持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郑秉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王浩分别致辞,作者代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付随鑫、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陈积敏就新书的内容作了介绍。

  本书作者之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洁勉认为,2016年美国大选为中国的美国问题研究相关智库、学者提供了难得的课题。首先,对于美国大选和中美关系,中国智库的学术研究是专业的。其次,研究的逻辑和方向是理性的。第三,对国家资政建言做出了贡献。智库和学者要以问题为导向,加强理论、学术和时政研究,以拳拳报国之心和日益精到的专业知识服务于中国的治国理政和创新发展,以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本书作者之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高级顾问崔立如认为,特朗普当选是一场政治大地震,必有一些老旧脆弱的东西被摧毁、被新的东西取代,而那些坚固的东西会保留下来继续发挥作用,还有一些东西受到损坏,需要修补,这大体也是在未来要面对的转变时期的美国政治和外交。

  黄平认为,在欧美,乃至整个世界,更深刻的变化其实早就开始发生了:人口结构的老龄化或人口构成的多样性,经济的多元化或空心化及所导致的就业不足与福利不够,贫富差异的日益悬殊和外显化,本地人、外来人的矛盾或移民带来的各类族裔矛盾所导致的认同危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孰轻孰重,沿海和大城市带与内地和小城镇居民在一系列基本问题上的差异与分歧,代际之间在生活方式和价值上的不同模式和追求,资源、能源的短缺,粮食、淡水的匮乏,气候的变化和生态环境的危机,这些都不仅仅是在谁当选、什么政策、如何推行这样的政策层面上就能解决的深层次经济政治社会难题。甚至可以说,变化,已经成为了常态;风险,正随时与我们相伴;危机,也常常说来就来;不确定性,更是成了当今世界最基本的关键词;最后,社会科学研究(国际问题研究、国际关系研究也属于它的一部分)自18-19世纪以来所一直孜孜不倦地追求的确定性,已经变得如此不确定。

  本书作者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分析了2016年美国大选与特朗普当选的内在逻辑。他认为,2016年特朗普在美国大选中成功当选,其深层次原因在于他成功地识别了美国当今社会面临的几个重大问题。首先是美国社会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市场结构和收入分配以及税收不公平,已经成为美国当今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特朗普在竞选中谈论此问题的方式直指人心。其次是美国民众对权势集团掌控国家日益不满。再次是种族主义潜流问题。最后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种种弊端。

  张宇燕认为,上述问题背后的更深层次原因,是美国社会顶层精英在关于美国到底应该是何种国家问题上发生了分歧,期间的裂痕很难弥合。此外,特朗普当选还有一个大的背景是技术进步与技术扩散,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进步,降低了信息与观念的传输成本,唤起了人们的权利意识、民族意识、种族意识。不过,在特朗普“想做”和“能做”之间,布满了形形色色的制度性藩篱甚至雷区。低估特朗普带来的影响属于不明,过高估计则属不智。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