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高考时,适逢恢复高考四十年,凡是经历过高考考验的中国人都有一份特殊的情感掺杂其中,酸甜苦辣,五味杂陈。
高考对于中国人有多大的意义?恐怕无需多言了。如果没有高考恐怕今天中国的面貌就不会是这个样子,这可能是每个人的共识,因此,对高考即便有再多的非议,恐怕也难以撼动人们对高考的积极评价,的确,高考确保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并提供了极大的动能,这是有目共睹的。
中国人以及东亚文化圈的考试文化传统,有着极其强大的生命力,有人说,这是儒家文化的基因导致的。其实,这也是中国人以及东亚各国人民的自觉自愿的选择,因为,我们都期待着通过高考来改变命运。事实上,高考就是这样的一次全民的机会。
提起高考,就不能不说到科举。这两者有着极大的不同,但也有非常相似的地方。科举制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和繁荣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供应保障。尽管后来的八股文备受指摘,但那也是古代中国社会的必然选择。死板的八股文禁锢了学生们思想,但是,却提供了一个可以比较公平的考试范围,考生之间有了可比性,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今天备受争议的奥数,其实都是因考试制度而出现的必然选择。古代没有数学和英语,如果不考四书五经八股文,考什么内容呢?列祖列宗那么多先贤、那么多智慧也是无计可施,就像今天的奥数一样。
无论考试制度如何不利于人的健康成长,如何增加了青少年的身心负担,但是,这个制度却是相对来说比较公平的办法。想想看,多少寒门子弟,历经苦读,鲤鱼跳龙门。整个中国社会靠科举和高考抵御了阶层固化,保持了进步的活力。即便在民族危亡之际,莘莘学子依然是国家复兴的希望所在。这是多么可贵的一份文化传统、文化基因!
所以说,高考在恢复四十年后的今天,依然有着不竭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