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永杰)6月17日,国内外新闻传播学者在第一届深圳国际传播论坛上,以数字媒体和产业创新为主题展开热烈的学术讨论与交流。本次论坛由深圳大学、中华传播学会(CCA)联合主办,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承办。共收到203篇海内外投稿,最终经过专家匿名评审而选出47篇论文参会。
开幕式上,深圳大学副校长徐晨教授指出,深圳作为中国新媒体产业最发达的城市,其网络数字媒体、文化创意、创客产业的发展已经举世瞩目;而深圳国际传播论坛就是要为深圳和世界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再做理论先锋。中华传播学会(CCA)会长、美国宾州州立大学钟布教授说,全球数字媒体发展给新闻传播产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为此,探讨新的媒体产业创新环境下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新议题便显得十分必要。
接下来的主题演讲中,香港城市大学祝建华教授介绍了计算传播学研究的SWTO分析,新西兰奥克兰Massey 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Stephen Croucher教授探讨了社交媒体的使用对中国农村向城市移民的影响,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周裕琼教授和大家分享了她以微信为例在数字代沟与数字反哺研究方面的实证数据,美国犹他大学传播系主任Kent A. Ono教授分析了亚裔美国人的数字媒体使用情况。
出席此次会议的还有知名学者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传播与信息学院周树华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昇民教授、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传播学院李海容教授、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韦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黄楚新研究员。他们分别以“视觉传播的创意和效果”、“九重妖塔:数据、平台与互动的混搭魔方”、“广告屏蔽行为对数字广告的影响”、“融合时代的传统媒体转型策略”和“当前我国媒体融合的状况及发展趋势”为题,在论坛上报告了他们各自的最新发现。
本次论坛还设立三场专题讨论:新媒体与数字技术、社交媒体与传统媒体、视觉传播与创意文化。与会的各国学者和研究生们积极讨论,对当前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及其影响作了较为深刻的分析。
作为承办单位,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共有七位老师参加了此次论坛。深大传播学院近年来一方面积极推进新闻传播教育教学改革,以小组毕业设计形式促使新闻传播学子将书本和实践连接,在国内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效应;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科学研究,已成功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十项,同时承担多项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广东省社科重大项目等高层次科研项目和各大市级项目,为地方发展和建设积极提供相关服务。
据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王晓华教授介绍,该院2005年创建广东省高等学校文科重点研究基地——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2008年,传播学科获评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2011年,广告学专业获评为广东省特色专业;2012年,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被评为广东省重点优势学科;2016年,本院获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颁发的《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教学创新项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