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毛莉)6月17日,2017年版“国际安全态势感知指数排名”(以下简称IISSA-2017)在北京举行的“国际核议程评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布。该研究由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大数据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共同完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戴长征、《国际安全研究》主编谭秀英分别对IISSA-2017进行了介绍。
IISSA-2017是由中国国际关系学界自主研发、面向全球公开发布的专门面向国际安全问题的大数据评级指数,数据调研范围涵盖全球169个国家。安全态势感知最强的前十位国家分别是:新西兰、新加坡、冰岛、文莱、芬兰、爱尔兰、马尔代夫、奥地利、丹麦、澳大利亚。
与2015年相比,2016—2017年世界部分地区的安全形势有所恶化,特别是各类袭击事件层出不穷并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2016—2017年全世界有超过130个国家发生了死伤10人以上的政治伤亡事件,有69个国家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恐怖袭击,还有十余个国家深陷内战、部族战争或边界冲突等动荡之中。特别值得关注的一点是恐怖主义活动的范围有扩大趋势,除去传统上被认为是恐怖主义活动重灾区的伊拉克、叙利亚和巴基斯坦等国之外,以往安全形势较好的巴林、阿联酋和卡塔尔等国遭受恐怖袭击的风险正在上升。另外,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的上台也加剧了美国国内的政治分裂,导致美国政治抗议活动的频率上升,同时也推动了新一轮全球安全关系大调整。
IISSA-2017显示,在世界主要大国中,中国的安全态势感知最强。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国内安全形势较好,较少发生恐怖袭击事件;中国长期以来奉行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强调同世界各国特别是邻国建立良好关系,因此周边环境总体上稳定。
根据IISSA-2017的数据统计与感知模型推测,2017年下半年欧洲特别是西欧地区的安全形势将有所恶化。一方面,在2016—2017年间,恐怖主义活动伴随大量难民的涌入而对欧洲各国的安全形势构成了严峻挑战,传统上被认为是和平与安定象征的欧洲国家正在成为恐怖主义势力重点关注的目标。大数据显示恐怖主义活动正在从北非向西欧乃至北欧扩散。另一方面,欧洲近年来不断兴起的极右主义势力也加速了社会的分裂,从而导致相关国家进入了不稳定状态。在法国、德国、奥地利和丹麦等国内部,极右势力在过去几年中都有所抬头。此外,影响2017年下半年的全球安全态势还有朝鲜核问题对地区安全的威胁有所上升;西亚北非和南亚等传统热点地区的安全态势仍然没有好转,甚至有恶化的可能性,亚洲地区的动荡与不安呈现出从东南亚到南亚再到中东的弧形分布态势,并且通过西亚与北非地区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