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详情页

“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论坛·2017”会议综述

作者:德融 2017-07-27 12: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所属学科:全部学科

分享:

收藏:

  “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论坛·2017”近日在河北金融学院召开。来自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业的专家、学者围绕本次论坛主题“绿色金融、绿色雄安”展开探讨。

  王朝才(中国财政学会投融资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PPP具有筹集资金、专业策划、私人管理三大功能,这对将来雄安新区建设、策划、管理非常重要。目前,PPP项目的实际落地情况并不乐观,出现了“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私人资本很难进入的现象。为进一步推动PPP项目实际落地,政府要积极作为,构建有效的PPP组织管理体系,厘清部门职责和分工,建立风险分担和信用约束机制,有效引导社会资本进入PPP项目。

  高正平(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院长):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构建绿色金融体系,让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有更强的能力和动力来动员更多的社会资本开展绿色投资,发展绿色产业,实现绿色发展,可以增加我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成为领先者的胜数。私募股权投资(PE)在绿色金融方面有非常大的作为空间。PE能否更多地加入绿色金融序列,政府在诸多方面的作用十分重要。从政策和发展思路上来看,雄安新区的发展正是PE同绿色金融结合的重大发展机遇。

  孙久文(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任务,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雄安新区定位要考虑的前提条件包括:一是要看到新区建设的不同历史发展背景,逆势而上与顺势而为相比,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更多的付出;二是雄安在一张白纸的区域让新城拔地而起,必须要有超过以往的体制机制创新;三是要从千年大计的角度考虑发展问题。不要给新区赋予过多的功能,那样会不堪重负;不要让新区草草上马,应当谋定而后动。

  刘志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绿色发展、绿色雄安,不只是治污的问题,还要把雄安新区努力建成为推动巴黎气候协定落实的世界级科研中心。一是建立起国际最高标准的、改善全球气候的基地,建设改善世界气候环境的示范区。二是率先设立“气候变化开发银行”或类似金融服务机构。三是可以筹建世界级“雄安气候科技论坛”,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继乌镇的世界互联网会议中心另一个专业的国际会议中心。

  邢雷(光华设计基金会秘书长):

  不论是产品、产业、城市规划建设、区域绿色发展、顶层设计等等,都必须将绿色设计作为一个源头实现手段。绿色设计是实现绿色发展的第一动力。应着力推动建立“绿色设计创新基金”,共享“绿色金融交易平台”服务,开展“绿色金融评估”业务,搭建绿色智库咨询平台,创新绿色设计服务平台。

  张贵(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创新区是雄安的重中之重,而且是科技新城、创新创业综合体。创新区的金融支持要围绕高质高端产业配置全产业链的金融资源、创新创业优化多层次全领域的金融服务、雄安新区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三大部分展开。积极争取央行的定制化货币政策,积极申请财政部及相关部门发行“雄安债券”,鼓励规范社会资本参与新区建设,鼓励引导国外金融机构支持新区建设,多方设立专项基金。

  陈洪隽(精工控股集团副总裁):

  绿色金融体现着社会责任,金融机构如何践行社会责任,最为重要的是环保责任。雄安新区建设是千年大计,是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绿色发展确定了绿色雄安是智慧新城、生态新城、绿色高端产业新城、绿色能源新城、绿色交通新城。要促成全世界最科技、最绿色的要素在雄安的集成,还要在集成基础上创新。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