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陈静)8月21日,“商务印书馆与中国现代出版和现代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柳斌杰,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书记王涛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汝信,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江蓝生等分别代表行业专家和学术专家发言。近200名来自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出版人参加会议。
“商务精神”成就中国现代出版的精神特质
来自各学科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对商务与学界携手相行的历史传统进行了探讨和梳理,畅谈商务印书馆创立120年来与中国学术界相互扶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悠久传统和未来展望。与会专家表示,商务印书馆自创立以来,以高远的文化理想、独到的文化眼光、成功的商业运作,在创立现代教育体系、促进文化学术进步,以及引进现代印刷技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为近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发展,为整个民族的现代化和复兴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自1897年创立之日起,商务印书馆始终与中国学术界保持紧密联系:学界以世界视野、时代目光审视社会发展,孜孜不倦、细作深耕,致力于中外诸学科领域之研究,为出版事业提供了学术内容的不竭源泉;商务印书馆担当传播文化、传承文明之使命,以独到眼光发掘学术研究成果精华,以工匠精神悉心打磨编辑书稿,出版惠及亿万读者的优质学术书籍。
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内核的“商务精神”赋予了商务印书馆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并成就了中国现代出版的精神特质:一是心系家国,自强不息的担当与进取精神,二是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革命精神,三是博采中西,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四是淬金炼石、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总结“商务精神”和中国现代出版精神,必将对新时期出版业的发展及文化建设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引领学术 与中国现代文化同行
与会专家认为,商务印书馆的120年,是中华民族衰弱到极致而开始复兴的120年。商务印书馆作为一个蜚声海内外的文化教育机构,以其卓绝的文化出版活动,深刻嵌入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当中,见证了百余年的复兴之路,同时也顺应时代大潮,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以出版为基石,为中国的现代出版、现代学术乃至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
与会专家认为,不仅“中国现代出版从这里开始”,“中国现代文化从这里开始”可能更为深入地说明了出版对文化和教育、对国家和民族进步的推动作用。在8月13日举办的“‘商务印书馆与中国现代文化的兴起’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学者也认为商务印书馆对现代文化的贡献表现在对“昌明教育、开启民智”这一文化使命的坚守。在新的历史时期,商务印书馆努力践行“服务教育,引领学术,担当文化,激动潮流”的出版宗旨,始终以解决时代命题为己任,保持独立的风骨和品格,服务大众,服务人民,参与培育了一代代新型知识人,守正创新、不断进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