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4日,“现当代旧体文学学科问题”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民国词集编年叙录与提要”成果汇报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就该课题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专题研讨。据了解,自2016年3月重大项目成果第一次发布会至今,项目首席专家、上海大学特聘教授曹辛华研究、整理、编纂、出版了《民国词史考论》、《民国词集丛刊》(32册)、《民国旧体文学研究》(第一辑、第二辑)等重要成果,所著《民国词史考论》入选了国家社科成果文库。此外,300万字的《全民国词》(第一辑)已经编校完毕,即将于2017年11月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
会议由上海大学邵炳军教授主持。他首先介绍了各位与会专家,并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感谢。上海大学人事处王建军副处长代表学校对大家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向大家介绍了上海大学、上海大学文学院以及中文系的基本情况。中华诗词研究院杨志新副院长、上海古籍出版社高克勤社长分别发言,并评价了项目组所取得的阶段性新成果。
现当代旧体文学的学科定位
与会专家们一致认为现当代旧体文学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领域,其文学史地位和学科定位问题是亟须深入挖掘的关键理论问题。
国家图书馆原馆长詹福瑞教授认为,应当在文献整理的同时开展理论的建设,给与现当代旧体文学确切的学科地位和文学史地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张国星研究员指出,现当代旧体文学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领域,传统文学实际上是现代新文学的根基,新文学家的传统文学体裁创作同样取得了很大成就。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主义的立场,就必须打通所谓“新”“旧”的界限,传承中华文化的血脉。
北京大学中文系廖可斌教授表示,民国旧体文学的地位和价值不宜夸大,但对于一个乃至一代学者来说仍是一个非常大的领域。
清华大学文学院刘石教授着重强调了所谓“新”、“旧”文学的边界问题,指出“新”和“旧”的区分不能简单用时间或者语言来区分,用文言写的、具有新思想的文学理应算新文学。
上海古籍出版社高克勤社长指出,《全民国词》的编纂应有时代先后,而且特别要解决晚清和民国,民国和当代的交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