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春海)2017年,恰逢著名史学家何炳棣(1917—2012)诞辰一百周年。近日,记者获悉,“何炳棣著作集”开始由中华书局推出,目前已出版5种。
这套著作集,包括了何炳棣先生的《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1368-1953)》《何炳棣思想制度史论》《中国会馆史论》《中国历代土地数字考实》等多种著作。其中的多部作品都是学术界翘首期盼的著作。
何炳棣,1917年生于天津市,祖籍浙江金华。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4年考取了清华第六届留美公费生,1945年底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西洋史,1952年获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史博士学位。之后,何炳棣先生逐渐转入国史研究,成绩斐然。1979年,何炳棣先生被选为美国艺文及科学院院士。他的代表作有《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明清社会史论》《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读史阅世六十年》等,影响广泛。
其中,《黄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1975年分别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杜出版。该书是何先生利用多种科学工具及大量考古资料和出土文献撰成的英文著作,曾引起争辩。一些权威学者已承认,何炳棣的中国文化本土起源说将成为不移之说。
《中国历代土地数字考实》,何炳棣先生从大量的方志等史料中,发现细小特征,进而提出“丁”和“亩”为纳税单位的重要说法。全书以严密、精细的考证推出了打破传统旧说的结论。
《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1368-1953)》一书,学术研究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被誉为海外汉学研究的经典之作。在何氏之前,从未有一位学者通过追溯人口术语的制度内涵的演变来理解分析已有的人口数据,并对移民、地区经济开发、农作物改善、赋税制度、土地使用权、自然灾害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做出透彻细致的分析。该书对于明代之后的中国人口史研究,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何炳棣思想制度史论》收入何炳棣先生有关思想制度史方面的论文十五篇。这十五篇论文除了《北魏洛阳城郭规划》和《美洲作物的引进、传播及其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两篇外,其他十三篇都发表或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反映了何炳棣先生自明清经济制度史向中国思想史的治学志趣的转向。何先生认为,经济制度史是龙的骨架,思想史是龙的眼睛,何先生最后二十多年,就是在完成“画龙点睛”的学术转向。书中所收每篇论文都反映了何炳棣先生以扎实考据见长的学术功力。
何炳棣先生去世后,中华书局方面即透露将推出他的全部作品。此前,该社已经出版了何炳棣先生的回忆录《读史阅世六十年》的大陆简体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