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详情页

2017年地方志与地方史理论研讨会召开

作者:上海地方志办公室 2017-09-25 16:5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所属学科:全部学科

分享:

收藏:

2017年9月19日,由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17年地方志与地方史理论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分部召开。

  以“地方志理论:比较研究和发展前沿”为主题的本次研讨会,不仅是全国各地和海外的地方志、年鉴和地方史专家、学者的一次高峰论坛;更是上海市地方志系统贯彻落实《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要求,进一步推动地方志科研和理论研究工作发展的一次盛会。

  地方志不仅具有“存史、育人、资政”的重要功能,也是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认同、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载体。在全球化的今天,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精神栖居地所在,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地方志工作是文化强国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战略性工作。《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明确了地方志工作在改革发展大局中的目标任务。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洪民荣在开幕式的致辞中指出,虽然编修地方志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时至今日,方志学的理论研究和科研水平仍是地方志工作和事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真实性、客观性和全面性,是地方志的最大特点。地方志的“权威”,即其科学性必须要有科学理论的支撑。地方志作为中国悠久而独特的优秀文化传统,发展到今天更需要理论的升华。必须把地方志这一优秀的文化传统建立在科学之上,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支撑地方志工作和地方志事业的发展。

  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的20多名专家、学者到会宣读论文。与会代表围绕“当代方志学的理论构建”“当代年鉴编纂的发展规律”“当代地方史编写的基本范式”三个主题,深入交流、共同探讨,集思广益、互相切磋,进一步深化地方志理论认识,总结地方志实践规律,期望更好地提升地方志的学术影响和学术价值,更好地发挥地方志功能,在文化自信的坚守中实现更大的担当。

  本次研讨会特邀了广州市文史馆的陈泽泓作《地方志概念诠释观刍议》、台湾学者吴淑凤作《近六十年来台湾方志的发展》、澳大利亚学者黎志刚作《从方志、档案看地方史和全球史:近代上海中山人的个案研究》的主旨报告。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王健在开幕式上致辞;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王依群,入选论文作者、特邀专家、2017年度市社科规划(地方志专项)课题组负责人,以及市和区地方志办公室、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等8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