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作为中国经济学界的最高荣誉的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十七届(2016年度)获奖作品公布。获奖作品曾于2017年8月22日至9月21日公示。此次评出获奖著作3部、获奖论文3篇。其中,两篇获奖论文来自《比较》,分别是第73期白重恩、张琼的《中国经济减速的生产率解释》,以及第82期菲利普•阿吉翁、蔡婧等的《产业政策和竞争》。
获奖著作有林重庚、迈克尔•斯宾塞的《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和转型:国际视角的思考与建议》(中信出版社,2011年12月版),李实、佐藤宏(日)、史泰丽(加)等的《中国收入差距变动分析——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IV》(人民出版社,2013年5月版),以及伍戈、李斌的《货币数量、利率调控与政策转型》(中国金融出版社,2016年1月版)。
另一篇获奖论文是Mark R. Rosenzweig、张俊森的《人口控制政策会提升人力资本投资吗?双胞胎、出生体重和中国“一孩”政策》(Do population control policies induce more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Twins, birth weight and China's “one-child” policy),载于《经济研究评论》(The Review of EconomicStudies ),2009年第76卷。
《中国经济减速的生产率解释》一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节引言;第二节简要评述国内外学者关于“生产率及其估算”以及“生产率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第三节给出本文的逻辑分析框架;随后的第四节简要讨论指标选取和数据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后基于垂直分解思想识别影响要素使用效率的相关因素;第五节基于反事实研究法对近年来生产率变动的源泉进行分解;最后一节简要总结。
《产业政策和竞争》一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1部分构建模型;第2部分简要介绍中国产业政策的历史背景以及数据、测度方法,并初步给出了竞争、产业政策和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性;第3部分介绍估计方法,给出主要的实证结果;第4部分是本文的结论。
据了解,著作奖每部奖金为20万元,论文奖每篇奖金为10万元。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17届颁奖大会将于2017年11月在上海举行。
自评奖公告发布后,截至2016年11月底,孙冶方基金会办公室共收到报送的参评著作75部、论文125篇。孙冶方基金会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21家经济学教研机构各推荐一位具有正高职称的专家与部分评奖委员组成初选小组,初选小组成员共26名。初选小组成员先对参评作品进行一审、二审,在此基础上,2017年2月25、26日,初选小组成员在北京集中会审参评作品,出席会议的初选小组成员25名。会议按照评奖标准形成由12部著作、29篇论文组成的初选名单。
随后,初选小组成员对初选名单进行无记名评分,按得分高低进行排序,经孙冶方基金会常务理事会讨论决定,形成一个由6部著作、10篇论文组成的推荐作品名单,提交评奖委员会讨论、投票。2017年7月15日,评奖委员会召开会议评审推荐作品,29名评奖委员参加会议和投票。
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是中国经济学领域的最高奖,旨在纪念经济学家孙冶方对社会主义经济科学的重大贡献,自1984年开始评选“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每两年举办一届,到现在为止已有17届。李克强、周小川、厉以宁、吴敬琏等都曾获该奖。从第十四届开始,这一奖项突破了仅在国内权威出版物上遴选作品的惯例,开始关注在国际权威出版物上着重以中国经济为研究对象的著作和论文,也包括外文的和外籍人士写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