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中国人民大学举行首批杰出学者暨第二批、第三批一级教授、第三批荣誉一级教授聘任(授予)仪式。本次共有7人受聘一级教授,3人被授予荣誉一级教授。此前成为一级教授的多为两院院士,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教师一般很难有机会获得一级教授岗位。
2017年:
第二批一级教授:王利明、林岗、袁卫(3位)
第三批一级教授:王子今、冯惠玲、吴晓球、杨瑞龙(4位)
第三批荣誉一级教授:陈力丹、郭湛、黄克剑(3位)
2013年:
第二批荣誉一级教授:黄顺基、孙国华、陈共、许征帆、周诚、何沁、李占祥、周升业、王作富、胡钧、许崇德、庄福龄、严瑞珍(13位)
2009年:
第一批一级教授:方立天、刘大椿、纪宝成、吴易风、宋涛、张立文、李文海、陈先达、周新城、郑杭生、胡乃武、黄达、曾宪义、戴逸(14位)
第一批荣誉一级教授:卫兴华、方汉奇、王传纶、甘惜分、邬沧萍、罗国杰、夏甄陶、高放、高铭暄(9位)
▍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
2009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开展了首批一级岗位教授聘用工作,为全国首个试点高校,聘任了14人为中国人民大学首批一级教授,加上本年度增补的第二批王利明、林岗、袁卫,第三批王子今、冯惠玲、吴晓球共7位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共聘任21名一级岗位教授。
据悉,一级岗位教授聘用“坚持学术水平、学术贡献与学科建设相统一”的原则,是学校赋予教授的崇高荣誉。一级教授也要承担比普通教授更多的学术责任和学校期望。
▍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
另外,中国人民大学于2009年授予9位教师荣誉一级教授称号。2013年,启动了荣誉一级教授增补工作,授予了13位教师荣誉一级教授称号。此次第三批荣誉一级教授称号授予了陈力丹、郭湛、黄克剑3位德高望重的名师。中国人民大学迄今共授予25名荣誉一级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
同时,今年中国人民大学首设“杰出学者支持计划”,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和“权责一致”的原则,拟使占教师队伍30%左右的优秀群体得到重点支持,“杰出学者支持计划”受聘者在原有学校薪酬的基础上享受特殊津贴,并承担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要职责。
中国人民大学设置600个左右的“杰出学者”岗位,为学校特设岗位,包括三个层次五类岗位,即第一层次“讲席教授”岗位约20个,第二层次“特聘教授”A岗约80个、B岗约100个,第三层次“青年学者”A岗约160个、B岗约240个。
“杰出学者支持计划”实行岗位聘任管理制度,“讲席教授”、“特聘教授”聘期3年,“青年学者”聘期6年,可以续聘。每类岗位都有直接受聘和竞争聘任两个途径、直接申请和申请校长特别提名两种渠道。
首次“杰出学者支持计划”聘任工作中,经评议,聘任“杰出学者”412人,包括特聘教授A岗受聘者65人(直聘49人、竞聘16人)、特聘教授B岗受聘者87人(直聘36人、竞聘51人)、青年学者A岗受聘者176人(直聘124人、竞聘52人)、青年学者B岗受聘者84人(直聘64人、竞聘20人)。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表示,该校一级教授、荣誉一级教授、杰出学者聘任(授予)工作,不仅是学校尊重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规律,激励和吸引人才所进行的一项实实在在的行动,而且是学校发挥学科特色和制度优势,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工作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