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近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创办的《京师文化评论》正式发刊。
正如《京师文化评论》发刊词中指出的,“文脉牵着国脉,文运连着国运,文化及其发展标识着一个民族最内在、最深厚、最根本的历史轨迹。几千年的人文中国经历了近代的阵痛、共和国初期的艰辛探索和近40年改革开放的激荡。冲突与选择、认同与批判、积淀与消弭、传承与创新,在后浪推前浪的文化热中,我们始终在勘定方位和方向,探寻新的文化、文明之路。全球化及所谓后现代的到来,使得文化更趋差异多样、物化和碎片化,虚无主义的焦虑与文化的繁盛如影随形。”“真正的文化自信必然基于深刻的文化自省,真正的文化创新必不悖于自觉的文化救赎,真正的自省、自信与创新、救赎都离不开理性的反思。古今中西,天地人神,思想所在,斯文所在!”
据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沈湘平介绍,《京师文化评论》为半年刊(春季版和秋季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刊物立志放眼世界和中国文化发展大格局,突出“文化以价值为核心”、“文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文化基础理论,梳理历史文化脉络,观察现实文化走向,分析文化发展对策,力图开掘文化的思想资源,拓展文化发展的可能空间。坚持以思想性立刊,设“特稿”、“名家圆桌”、“学术思考”、“记忆与叙事”、“人文观察”、“海外飞鸿”、“影视书评”等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