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详情页

华中大学西迁纪念馆在云南大理开馆

作者:明海英 周健 2017-11-09 12:2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所属学科:历史类

分享:

收藏:

  11月7日,华中大学西迁纪念馆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镇开馆。华中大学是华中师范大学前身之一,在抗战期间迁校至云南喜洲,并坚持办学8年。

  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及夫人黄怀玉女士,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黄晓玫,华中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全国政协委员马敏,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骆军,中共大理州委副书记、大理市委书记孔贵华,大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东发,大理市政协主席薛伟民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参加开馆仪式。

  开馆仪式上,骆军向大理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赵晓明授“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实践基地”牌;黄晓玫与孔贵华共同为华中大学西迁纪念馆揭牌。

  大理旅游度假区党委书记李志东介绍纪念馆基本情况。他表示,抗日战争期间,华中大学在国难当头时期在喜洲办学8年,这是古镇深厚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6月,开始筹建华中大学西迁办学纪念馆,并于2017年7月完工。纪念馆是在大慈寺内修缮完成,通过陈列实物、还原生活场景和多媒体手段,分别展示了西迁过程、师生在喜洲的教学科研情况。

  大理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文广回顾了华中大学在喜洲办学的点滴,介绍了多年来华中师大与大理市在教育方面的合作情况,称纪念馆作为展示华中大学历史记忆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将连接华中师范大学和大理人民的深厚情谊,为深入挖掘大理历史文化发挥重要作用。大理市将以纪念馆的落成为契机,提高大学生的教育精神素养,推动大理教育事业和旅游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黄晓玫在致辞中感谢大理人民在抗战时期为长途跋涉、躲避战火的华大师生提供了一个栖身之地,并称华大师生在当地的教学和科研为当前学校发展奠定了基础。她认为,大学的发展和所在的城市相互依存、共生共荣,战时华大与大理就进行了校地合作,助力大理基础教育的飞跃式发展。华中大学西迁纪念馆的成立将作为联结华中师大与大理人民的情感新纽带,推动双方更深层次、更广层面的交流与合作。

  章开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自己中学时也曾有随校西迁的经历,他认为喜洲办学是华大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华大人对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应成为这段悲壮历史的守护者,精神的弘扬者,同时也是新时期创造新历史的合作者。

  马敏教授在多年前曾到大理探寻华中大学西迁办学的足迹,他称赞纪念馆展览的教育意义。作为近年来华中师大与大理合作的亲历者,他认为双方应当续写当年的佳话,学校要饮水思源,参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与喜洲人民一起建设新喜洲、新大理。

  据悉,华中大学西迁纪念馆总规模719平米,位于喜洲镇大慈寺,是集陈列展示、参观体验、文化休闲、红色教育、展示建筑文化于一体的专题性陈列展馆。展馆由喜洲岁月、喜洲文化、继往开来三个部分组成,运用声、光、电等多种科技手段,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影像资料等方式生动展示了华中大学在抗日战争期间西迁大理喜洲办学并与当地群众结下深刻友谊的历史。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