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2017年12月2日下午,由中央民族大学主办的“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与民族事务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分论坛“一带一路”与民族事务治理论坛在北京湖北大厦举行。来自美国、俄罗斯、波兰等国的专家,国家民委、清华大学、兰州大学、烟台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国内政府部门、著名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五十余位学者、媒体代表齐聚一堂,为助推“一带一路”建设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分论坛由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丁宏教授主持,烟台大学原党委书记崔明德教授、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朱伦研究员、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黄东辉副主任、清华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史志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理论研究室主任陈建樾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马俊毅编审、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公共政策所所长于宏源研究员、俄罗斯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马克思副研究员等八位国内外学者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族问题及其治理状况等重要问题进行深度探讨。
专家们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的历史背景、发展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设路径。他们认为,各民族在历史上都为丝绸之路的开辟、拓展、维护做出了重要贡献,各民族应珍惜来之不易的历史成果,沿线国家从大局出发,才能实现各民族互利共赢。与此同时,我们要高度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族情况复杂,重视和汲取各国民族事务治理的经验。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不同于西方的全球化主张,具有突出的合作共赢特点。在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要采用新思路、广视角、多渠道,不仅要注重经济手段,还应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注重民间交流,实现民心相通,夯实“一带一路”战略的建设基础,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国应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同时,注重发挥责任共同体的作用。学者们也对“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以及民族领域的议题研究进行了展望。继8位学者发言之后,与会学者还就共同关心的国内外民族事务治理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互动。
在“一带一路”的建设构想被写入了党章和十九大报告,成为中国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宏大战略构想的背景下,专家们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一带一路”战略中民族问题的研究与贡献恰逢其时、意义深远,将对“一带一路”建设起到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