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我的高考——南京大学1977、1978级考生口述实录》新书发布会在南京大学举行。
2018年,改革开放走过四十年,1977级、1978级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大学生们也迎来了入学四十周年的重要时刻。6月13日,《我的高考——南京大学1977、1978级考生口述实录》新书发布会在南京大学举行。
四十年前的高考恢复,对于整个中国社会意义重大,它是思想解放的先声,也是拨乱反正的缩影。它不仅改变了亿万青年人的人生轨迹,更拉开了全社会思想解放的序幕,重新激起了全社会对于知识和人才的尊重。历经四十年,高考在一代又一代人心目中树立了“知识改变命运”和“天道酬勤”的坚定信念,给了无数寒门子弟以未来的梦想,激励着中国的有志青年为之奋斗。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许多人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
南京大学口述历史协会对1977、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并一直在南京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19位老师进行了口述历史采访,记录他们的高考记忆和大学生活;同时,向南京大学历史学院1978级10位校友约稿,请他们撰写高考回忆文章。经过整理和校对,最终形成了二十余万字的口述史成果《我的高考——南京大学1977、1978级考生口述实录》,并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于今年6月出版发行。
在当天的发布会现场,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庆葆对新书进行了介绍,并勉励当代大学生奋斗的人生是精彩的,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努力奋斗。
南京大学原副校长、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潘毅和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周沛教授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代大学生分享了各自的高考经历。
潘毅回忆道:“得知恢复高考消息的时候,那天我在收完水稻的田里种麦子”,“高考改革不仅彻底改变了我们个人的命运,对国家的发展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我家在农村,当时除了当兵没有其他途径出来深造或者工作,所以高考算是我实现当工程师梦想的唯一机会。”他说,“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恢复高考上了大学;国家是幸运的,因为恢复高考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真的发自内心感谢恢复高考”。
周沛回忆起高考当日进入考场前的一些场景。他分享了四点感悟与当代大学生们共勉,即要有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能力、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体魄。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孙江林作为恢复高考后第三批进入高校的大学生分享了自己的阅读经验。南京大学2015级本科生单雨婷分享了自己参与口述史采访及编辑本书的感受。
朱庆葆和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总编辑汪修荣一起为新书发布揭幕。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明生代表学校向2017级本科生代表赠送样书,并寄语大学生们将南京大学的精神财富代代铭记、传播下去。
据悉,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到来之际,南京大学口述历史协会以口述历史和约稿的形式,记录下二十九位南京大学一九七七、一九七八级学生的高考记忆,献给那些亲身经历了共和国曲折奋斗年代的人们。这一项目也是南京大学校史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从微观角度记录南京大学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校史变迁和校风传承。
发布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