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由《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社和山东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研讨会”在山东师范大学举行。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周忠高,山东师范大学副校长万光侠出席会议并致辞。
周忠高指出,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表《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两周年,举行本次研讨会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也体现了当代学人的责任担当。
周忠高表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解决话语体系“西强我弱”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不断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影响力。他强调,推进学科体系建设,需要多个学科的支撑;要提升学术原创能力和水平,推进学术体系建设;要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话语权建设,要大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大众化。
万光侠介绍了山东师范大学建设发展情况,指出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社会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时代命题。
万光侠表示,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浪潮,人类社会变得更加复杂、联系更加紧密,当前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开始面临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重大问题,要求社会科学界对之有深刻而准确的认识,并给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与会学者分别从哲学、历史学、法学、文学、新闻学、生态学、经济学等不同的角度阐发了自己的研究与认识。与会学者认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在特殊背景下有着特殊价值的话题,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正面临巨大的历史挑战,但也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与会学者提出,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中国实践,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综合创新,着力解决中国问题,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学者们提出,要有文化自信,要有自觉的建构意识;要面向中国实际,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要求真务实,着力实现学术本土化,书写中华文明;要有强烈的责任担当,践行学者的学术使命。
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