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阎孟伟在2018年南开大学博士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尊敬的曹雪涛校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每年,南开大学都会迎来这么一个特殊的时刻,这个时刻既令人激动兴奋,同时又略有一些伤感。之所以激动兴奋,是因为这个时刻标志着同学们历经三年或更长时间的磨砺,终于学而成才,满腹经纶、满怀信心和热情地,抱着成就个人事业的信念,抱着振兴民族国家的远大志向走向新的世界,也走向你们新的人生阶段。为此,我代表你们的导师向你们表示诚挚的祝贺,向你们祝福,并预祝你们在新的征途中振翅高飞。同时,这个时刻也意味着,南开大学的教育事业又结出丰硕的果实,为国家、为民族、为世界、为现在、为未来又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人才,他们作为“南开人”终将成为国家之栋梁、民族之希望、未来之创造者,他们必将会把南开精神撒播到整个世界。为此,在这个时刻,我代表全体导师,也代表你们,向南开大学,我们亲爱的母校,表示衷心的祝贺,祝贺她一百年来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并预祝她续百年之传统,创万年之大业。
这个时刻又略有一些伤感。毕竟,我们这些当教师的与你们有着三年或更长时间的亲密交往,虽不是朝夕相处,但却是命运相连。或许这是一种缘分,注定了我们和你们能够不期而遇,并由此结下了唇齿相依的深厚情感。作为老师,我们深知你们在求学的路程中所付出的辛苦。回想一下,当你们来到南开园以后,很快就告别了入学之初的兴奋,随即便投入到艰苦异常、备受折磨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你们可能因一时不能确定自己的选题而苦恼,你们可能因研究和写作所遇到的困难而焦虑,你们可能为了在核刊上发表论文而郁闷,甚至还有可能因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杂事而心烦。幸运的是,老师就在你们的身边,他们像看护自己的孩子那样关照着你们,同你们一起讨论问题、切磋学术,当你们苦恼、焦虑、郁闷、心烦的时候,老师也会援手相助,和你们一起走过一道道难关。因而在学术的海洋中,需要你们奋力拼搏,但绝不是孤军奋战,在惊涛骇浪中,老师会用自己强劲的臂膀拉住你的手,共同搏击,直至冲向胜利的彼岸。今天,当校长把你顶上的流苏从右边拨向左边的时候,你会感到你所经历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而且只有经历了这一切,你才能获得如此崇高的荣誉。
在你们身边,支持你们的不仅有老师,还有你们的父母、你们的亲友。他们或者在你们身旁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你们,或者远在家乡遥遥相盼。我知道,不少同学几乎是举全家之力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因此,在你们周围有那么多充满热望的目光在注视着你们,家人的温情,亲友的期盼,对你们构成了压力,转而又成为动力,激励着你们在挫折中奋进,直到他们满含激动的泪水看到了你们成功的这一天。在此,我也代表全体导师,向你们的父母、家人、亲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我要对他们说:是你们成就了他,也成就了南开的事业,南开的历史将记录下你们的功绩!
同学们,在你们即将离别之际,作为导师我们有千言万语,但在这里,我只想用两个字来述说我们对你们的期待。这两个字就是:“做人”。今年8月,在北京即将召开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这个大会的主题是“Learning to Be Human”,几经斟酌,最后翻译成中文就是“学以成人”。这个主题看上去有些怪异。我们生下来不就是人么?为什么还要学以成人?面对这个问题,使我想起了二百多年前,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的一句话:人间最高贵的事就是成为人。在他看来,在一切存在物中,人之所以是最高贵的存在物,就在于人有着自身独立自由的人格,有着不可侵犯、不可贬损的尊严和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做人或成人就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我们固然生下来就是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清醒地意识到我们自身的人格和尊严,并不意味着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勇敢地维护自身的人格和尊严。从历史上看,人类真正意识到或感受到自己的人格和尊严是相当晚近的事情,在经历了残酷的奴隶社会和等级森严的封建专制社会之后,在反抗专制暴政的斗争中,人的意识才普遍觉醒。以至于黑格尔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到这样晚的时候,人的尊严才受到尊重?为什么,到这样晚的时候,人的自由禀赋才得到承认?……哲学家们论证了这种尊严,人们学会感到这种尊严,并且把他们被践踏的权利夺回来,不是去祈求,而是把它牢牢地夺到自己手里。”然而,自那时起,直到今天,人的人格和尊严依然没有得到普遍的尊重。在我们的这个文明世界中,始终存在着科学与迷信、自由与奴役、民主与专制、正义与非正义、和平与战争的反复较量,使我们一直困扰在“to be or not to be”这样一个终极性的问题中。这使做人的问题不能不处处受到挑战。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你能保持住自己做人的底线吗?在强大的政治压力面前,你能保持住自己做人的底线吗?在各种邪恶势力面前,你能保持住自己做人的底线吗?在庸庸碌碌、浮躁不堪的世风中,你能保持住自己做人的底线吗?看看那些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看看那些傲慢专横的弄权者,看看那些心灵阴暗的告密者,再看看那些碌碌无为的颓废者,你会发现,这个问题并不能轻易地找到答案。
做人,说难也不难,说到底就是一个简单的要求,就是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做一个有着高尚情操的人,做一个有能力为国家、为民族、为人类作出自己奉献的人。南开的校训是“允公允能,日新月异”,这个校训,我理解,就是一个做人的校训,如老校长张伯苓先生所归结的那样,教育就“在于造成完全人格”。我相信,接受了南开的教育,经受了公能精神的熏陶,同学们已经具备了效劳于国家和民族的强大能力,我更相信,你们会把自己的学识和能力毫不吝惜地用于人类文明的伟大事业。因为你们就是有着健全人格的“南开人”。
同学们,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19大报告中豪迈地宣称,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中国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而这个新时代对于我们这些关注民族复兴的学者来说,更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的确,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更为复杂更为棘手的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因而这是一个转型的时代,正是在这样的时代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因素、内在机制、内在矛盾才能充分地显露出来,才能激起人们探索的热情。我们南开人和所有致力于人类进步事业的人们一道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一个伟大的历史责任,那就是用我们的智慧把一切具有历史进步价值的因素从扑朔迷离的生活现实中提炼出来,让它们从被遮蔽的状态中呈现出来,使它们成为引领文明进程的思想原则,防止人类文明毁于浅近的功利行为和邪恶的政治目的。
同学们,你们就要离开南开了,离别令人伤感。但由此,你们将进入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人生阶段。作为老师,我们祝福你们。南开是你们永远的家园,因此,我们人散神不散,人离情还在。无论你们走到哪里,无论你们的征程如何漫长坎坷,请你们相信:老师与你们同在!南开与你们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