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各位家长: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在这里举行2018年毕业典礼,在座的同学们,完成了你们本科、研究生学业,完成了你们人生一个重要的阶段。在这里,我谨代表中文系向各位同学们表示诚挚的祝贺!祝贺你们经过辛勤的学习,顺利完成学业!祝愿你们顺利平安,前程似锦!我也祝贺在座的老师们,祝贺你们付出辛勤的劳动,把学生们培养成才。祝福你们身体健康,生活幸福!我想,在座的同学们,今天坐在这里,心里一定对北大,对培养自己的老师们饱含感恩之情,对你们生活了数年的未明湖、博雅塔带着无限的留恋。学业的拼搏,人生的领悟,友谊的相知,爱情的错过……,所有这些,点点滴滴,都值得回味记忆。今天你们坐在这里,我和你们分享几句话,以求对你们今后的人生略有助益。不管你们是继续求学,还是走上工作岗位,不管你们是成功还是做个普通人,我想都会带着北大人,带着中文人的品性态度;也不管你们是春风得意,还是偶遇挫折;执掌一方,驰骋政坛商场,或是学界文坛,占有一席之地;都会有如何安置自己,如何对待他人的问题。我想在我耳顺之年,有几句话时常萦绕于心,在今天你们人生再出发之时,以作临别赠言,与你们共逸。
我今天和大家说一个什么观点呢?其实就是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能在座的同学们会感到意外,这是你们上大一时的常识,十足的老生常谈了。况且这都什么年代了?什么情况了,还如此迂腐!然而,我正是有感于当今之世,人心不古,因此,我想在这里和大家交流一下关于世事人心的看法。
大家都熟读典籍,知道这句话语出《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大家可以看看,子贡想找一句可以奉为终身信条的话,孔子的回答非常明确,就是这句话,需要一辈子践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也就是说,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直接地说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更简洁直白点说,就是做人做事要将心比心。如今社会戾气太盛,对别人要求十分苛刻,却从不问一下自己做得如何。给别人设定道德高度,却不想想自己犯过什么错。网络群殴暴力频仍,人们相互之间,素昧平生,却能表达十足的恶意。一点小事,决不罢休。路上车辆刮蹭,可以以命出气。前段南方某高校发生一起事件,因科研课题经费,某教授就把科研处长杀了。据说他们还是同门师兄弟,不惜大开杀戒。另一方面,日常相处,琐碎小事,表面平和底下,也隐藏着多少算计,占到便宜,自以为高明,或背后使点招数,置对手于困窘境地。或者你伤我一指,我断你筋骨。当然,这都是一些少数的极端情况,这种事情,任何时期,任何社会都会发生。但在我们今天文明程度和教育程度已经很高的时期,颇有愈演愈烈之势,这就很不应该,如此情势,我以为并非是我杞人忧天。
今天,人们都很乐意也很容易把自己放在一个道德制高点上,我们抨击各种时弊,谴责社会丑恶当然是必须的、必要的,捍卫正义是做人的本分。如何理解事物的复杂性,如何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如何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同样重要。不管做什么批判,什么抨击,都不要自然而然地把自己放在一个道德优越的位置上,充当道德审判官的角色是容易的,容易获得一种崇高感。然而,事实上,这是虚假的幻觉。我们没有资格,也没有理由占据道德神圣的高地。那种道德的优越感是我们自己虚构出来的,它很容易成为绑架他人的工具。在某种社会情势下,一些不良的东西会被滋长并蔓延开来。当我们略施小计算计他人时,甚至使出恶招狠招在暗地里得手时,是否有想过别人要如此对待我们,又会做如何感受?
说到底,首先是要能做到“己所不欲”,关键在“己”这个主体有良知,有正义,有自省,有胸怀。孔子在说这句话时有一个前提,即“其恕乎!”这个“恕”是关键,是根本,是主体的自我意识。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子解释说: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里的“忠”是指尽心为人;恕,是指推己及人。所以,孔子这里说的“恕道”与西方伦理学意义上的“宽恕”还略有区别,与德里达说的“无条件的宽恕”倒是更接近。因为这无关乎外部的要求,而是“推己及人”,它信赖主体内心的向善,而不是依据外在条件作为交换。只有主体向善,内心宽广,才不会把自己都不愿意接受的事情强加于人。向善之人,会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如韩愈所言:“古之君子也,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原毁》)。当然,问题的难点在于,主体内心如何向善呢?康德的解释是主体有理性自觉,理性就能向善。孔子早已有言:"为仁由己。"(《论语·颜渊》)"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显然,完全寄望于主体的先天人性向善,这是靠不住的,况且这已经为现代社会瓦解了。商鞅倒是对外部社会情势决定人性认识得很清楚,他说:“势不能为奸,虽跖可信也;势得为奸,虽伯夷可疑也。”(商鞅《画策》) 当然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人们才可能恪守道德信念。外部社会情势在很程度上决定了现代人要向善,必须通过广泛深入的教育学习,通过顽强的自律。在今天,即使大学毕业、研究生毕业,要向善,还是要时时加强学习,提醒自己。虽然不能像孔夫子那样,“吾日三省吾身”,经常检视自己的内心世界,还是有必要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是终身践行的信念,也是需要一生去坚持的修炼,不断贴近的准则。若无一生一点一滴的努力,恐很难真正达到此境界。止于至善,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当然,我也不是要诸君成为道德圣人,我没有这个资格,也没有这种愿望,我自己为人处世,并无成功可言,只是作为一个已到耳顺之年的过来人和大家分享一下人生体会,甚至只是共勉。我只是给诸君提出一个做人的本分,它不是什么很高的道德要求,只是做人的基本规则。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随便轻易加害于人,不要随便轻易算计别人,不要随便轻易强加于人。这样,我们的社会就能更多理解,更多善意,更多关怀和礼让。
总之,在座诸君在北大中文系勤学苦练多年,或在北大继续学业,或者走向新的工作岗位,都希望你们能记取北大中文系的培养,不只是学识,还有做人做事。百年中文,我们怎么标榜都是过去,而未来的成果,全部体现在诸君身上,诸位就是百年中文在新时代的成果。你们走到哪里,百年中文的历史就到哪里,它的精神和力量也到哪里。你们能走进北大中文系的大门,你们是无比优秀的;你们走出北大中文系的大门,应该是更加优秀的,不只是你们学富五车,更重要的是你们更加成熟,胸怀坦荡,更有信心,并且创造人生的希望,创造中国的未来!
我的讲话结束了,谢谢大家!
快乐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