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详情页

第二届全国高校学前教育学术论坛圆满闭幕——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生产:问题、困境与解决路径

2018-07-12 18:11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所属学科:全部学科

分享:

收藏:

7月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办、《复印报刊资料·幼儿教育导读》杂志社承办的第二届全国学前教育学术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汇贤大厦圆满闭幕。该论坛历时2天,来自全国83所高校中青年学者、9家国内教育类专业媒体,教育学领域、心理学领域的专家、学者、重要学术期刊主编等150多人,济济一堂,各抒已见,热烈探讨当前学前教育领域的专业知识生产存在的问题、困境,探寻解决的路径。

在7月7日论坛的第一阶段开幕式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任、党委书记、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主任武宝瑞热情致辞,《复印报刊资料•幼儿教育导读》杂志首席学术顾问、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晓东、《中国教育学刊》社长兼总编辑马宪平也分别代表杂志编委、学术期刊支持单位致辞,祝贺论坛的胜利召开。

论坛开幕式上,《复印报刊资料•幼儿教育导读》杂志社编委为第二届全国学前教育学术论坛教育科研论文评选获奖者颁奖。据了解,来自全国80多所高校的青年学者参与了评选,28篇论文获奖。

在论坛第二阶段“主题讲座”环节,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俞国良教授和在座嘉宾分享了主题为“研究选题的视角:依恋理论与亲子互动”的演讲。他认为,选题的原则是,根据社会现实选题、学科发展需要选题、选题应该具有创新价值和可行性,“又好看又好吃”的原则。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旭东从教室文化谈起,在主题为“教室文化:教师学生发展知识建构”的演讲中,他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教室文化是学生创造的文化的一部分,是学生创造性的表现。

在论坛第三阶段“期刊主编研讨”的环节,几位资深期刊主编从学术期刊发展的趋势和未来论文选题研究、发表的角度共话知识的生产的路径。当前已经是“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交流模式发生了变化,那么学术期刊该往哪个方向发展,《中国教育学刊》社长兼总编辑马宪平在主题为“学术期刊的坚守与展望”的演讲中进行了阐述。怎样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北京大学教育评论》主编陈洪捷在主题为“学术训练与研究能力培养”的演讲中谈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授人以渔”,来提高学生研究能力。《学前教育法》将要出台的政策背景下,《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主编申素平在主题为“教育政策法律研究与学术发表”演讲中,探讨了应然权利、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的问题。《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执行主编熊伟从资深编辑的角度,在“切实提升学前教育研究论文程式化建构和表达能力”的主题演讲中,谈了对学前教育学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提出期望。

论坛第四阶段“《复印报刊资料•幼儿教育导读》编委交流与研讨”的环节,《复印报刊资料•幼儿教育导读》杂志编委、西南大学教授杨晓萍的发言发人深省,她在主题为“关于学前教育专业认证的思考”的演讲中谈到,有专业知识的不一定能教学、通过教师资格认证的不一定能教学,能考试不一定会教学,她对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进行了探讨。《复印报刊资料•幼儿教育导读》编委、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晓东发表了“论儿童哲学课的哲学基础”的演讲,探讨了哲学观、儿童观、教育观与儿童哲学课关系,语言生动幽默、富有激情。

论坛的沙龙环节,与会者发言踊跃,针对学前教育的问题讲出自己的困惑,与专家互动热烈,共同探寻解决的路径。

在7月8日举行的论坛第五阶段“青年学者主题探讨”分论坛中,各位青年学者与点评专家一道分享了自己的科研成果。比如,分论坛一以“学前教育政策与管理”为主题进行研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探讨中,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杨思帆分享了《处境不利儿童教育补偿政策的理论基础、国际经验及本土策略》的科研成果。青年学者的学术观点,引起了在座点评专家的共鸣,现场讨论热烈,学术氛围浓厚。

在论坛主题总结报告环节,《复印报刊资料•幼儿教育导读》杂志编委、华南师范大学杨宁教授发表了主题为“学前教育专业的知识生产:问题、困境与解决路径”的总结式演讲。他指出,学前教育知识生产必须立足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本原文化”,深入反思外国学前教育思想引进和传播中的问题与偏误,树立文化自信,兼收并蓄,建构中国本土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

本次论坛参会最后总人数为147人,参与主题发言的专家、学者达28人,无论是在主论坛还是分论坛,本次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与会者互动发言创新高,达到25人次。通过本次论坛的探讨交流,可以看出教育学研究领域、教育类期刊采编领域的众多学者都在认真思考教育学知识生产的路径问题。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生产走向繁荣指日可待。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