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发布会现场,欧阳夏丹主持发布会。
7月13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文物局联合摄制,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承制的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本季节目将于7月23日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战国到秦汉时期的25件国宝将陆续与观众见面。
据介绍,相比第一季,第二季节目在三个方面有了较大突破:一是文物选取范围进一步扩大,文物类型更加丰富,在第一季的陶器、玉器、青铜器之外,新增了漆器、石刻、简牍、织锦等文物类型,反映了战国至秦汉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变化;二是与文博单位合作更加紧密,更加贴近文物考古专业学术前沿, 第二季全片共有来自全国的50多家博物馆参与支持拍摄;三是在制作层面,进一步加大了新技术的应用,如高精三维数字扫描、高清平面信息采集、多光影采录技术、表面微痕提取技术、数字拓片、数字线图、多光谱采集等, 突破了传统摄影的视角束缚,强调文物本体信息,从而呈现出精彩的动画演示。节目总导演徐欢表示:“聚焦文物、传播文物内涵、让文物说话、构建中华文明视频索引的主旨,在第二季中依然延续。多样化叙事、微纪录的表现形式,这些都没有变。”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季节目还以更加贴近大众的年轻化表达,吸引更多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关注文物里的中国。发布会上亮相的第二季反差萌海报——跪射俑的“放低自己”、长信宫灯的“照着你”、熹平石经的“比修刻”、错金铜博山炉的“云的计算”、曾侯乙编钟的“Duang”等,国宝们用最亲切时尚的语言与观众对话。在剪辑手法上,第二季更加新媒体化、背景音乐更富有节奏感,对青少年更具吸引力。第二季还特别采用了融媒体声音,即专为耳机收听订制音频,让观众在碎片化时间中,通过耳机就能倾听国宝的“讲述”,感受环绕立体音效。
发布会上,主创团队与大家分享了创作感受。据透露,节目每集仅5分钟,“孵化”却历时整整两年。从搜集到筛选,团队经过学习、研究、走访、勘察后,从全国登记在册的380多万件文物中遴选出100件。做5分钟的节目和做1个小时的节目没区别,许多分集导演带着对文物的敬畏之心,仅仅一集就能打磨大半年。节目对不同文物的呈现都经过了“量身定做”,各集之间的影像风格都截然不同。
据悉,《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将于7月23日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同时将在央视综合频道、中文国际频道、科教频道同步播出,CGTN也将以多语种播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也将以多语种、多频率推出,央视网、央视影音客户端、央广网、国际在线等新媒体平台也将同步推出。
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张宁讲话。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讲话。
中国国家博物馆党组书记、副馆长黄振春讲话。
主持人与节目主创进行互动采访。
主持人与节目主创进行互动采访。
领导、嘉宾共同启动节目开播。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文物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