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8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京举行海外馆藏建设座谈会,中外专家就“学术出版创新与文化走出去”等议题展开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赵剑英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发展历程和近年来取得的成果。作为出版人文社科、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出版新书2000余种,累计出版图书近3万余种,出版规模与质量反映了中国学术出版的现状与水平。赵社长特别强调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国内学术界的影响力。根据南京大学“中文学术图书引文索引”(简称CBKCI)最新公布的“中文学术图书引文索引”遴选的1992年至2007年出版学术专著的数据显示,在被引排名的全国近600家出版社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综合排名第四位。此外,在影响力评价涉及的21个学科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有12个学科位居前三,外国语言文学排名第4,人文经济地理学排名第5。
上海图书馆采编中心主任倪道敏就上海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采购情况和数字资源情况做了说明。据倪道敏主任介绍,上海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购品种数近4万种;中文报刊采购量一万多种;外文图书采购量三万多种,交换和获赠五千多种;外文报刊采购量三千多种,P+E获得外文报刊一千多种;国内外会议文献、标准、专利报告以及年鉴、方志、家谱等也在采购范围内。上海图书馆的年数字资源品种涵盖电子书、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年鉴方志、商情数据、历史文献和音响资料,且对全球主要出版社的数字资源(电子书和电子刊)均有采购。
倪敏道主任还对上海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使用情况做了简要介绍。倪敏道说,上海图书馆专业类数字资源年度使用量近600万次,P+E采购的电子图书使用次数远高于纸本图书,中文资源库使用情况好于外文资源,电子书、刊的使用情况好于专业数据库,数字资源使用总量呈现上升趋势。
华媒(美国)国际集团总裁汪彤女士就其集团的出版情况和下属品牌作了介绍。其中“china books”是美国第一家经营中国出版物的批发商和零售商,发行渠道遍及全美,也是人民日报在美国的独家代理商。而另一品牌“长河”则致力于中国题材英文图书的出版,其出版范围囊括历史、文化、艺术、文学、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王彤还介绍了华媒集团目前主要的四大出版方向,分别是主题图书、当代文学、二十世纪人物系列和中国文化。
中国国家图书馆中文图书采编组副研究员刘洁萍介绍了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馆藏情况。此外,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 & 纽约公共图书馆的Libbhy Romero & Maria Feng女士,皇后图书馆的Ying Shieh女士,德国柏林国家图书馆东亚部Matthias Kaun先生也参加了座谈会,并就学术出版创新与文化走出去等问题发表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