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时值复旦大学档案馆建馆30周年,为全面展现馆藏书画精品,弘扬复旦之精神,“卅载兰台翰墨香——复旦大学档案馆藏精品书画展”在复旦大学蔡冠深人文馆开幕。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为书画展揭幕并参观了展览,党委副书记刘承功认为,逾百年的档案案卷是学校的历史、文化和精神财富。本次书画展的每一幅作品不仅凝聚着复旦人的品格、修养和志趣,更是复旦校园品质、文化、温度的体现。学校应充分发挥校史档案的育人资源,让复旦园充满人文情怀。
本次书画展拣选档案馆藏的师生、校友及书画名家作品逾50件,勾勒出复旦书画发展的脉络。创校校长马相伯,复旦校董于右任,中文系教授郭绍虞、朱东润,哲学系教授王蘧常、严北溟,外文系教授伍蠡甫,经济系校友吴䍩木等一批书画大家的作品都在展览中呈现。
书画展现场
“这次书画展不仅展现了复旦人的风采,也让大家看到了复旦馆藏之丰富。档案馆拿出收藏的精品让大家一饱眼福,这么一来,死的档案就复活了。”上海医学院(原“中央大学”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前身)创始人颜福庆长孙颜志渊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如此评价。本次书画展的展品中包含他捐赠的一幅书法作品,那是曾任九三学社中央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韩启德所作。据颜志渊介绍,韩启德在上海医学院读书期间,颜福庆正是当时的校长。为表达对老校长的尊敬和怀念,韩启德在颜福庆125周年诞辰之际,写下了“医学教育先驱 知识分子楷模”这一高度评价作为贺礼。而为了庆贺复旦大学档案馆建馆30周年,颜志渊将其捐赠给了档案馆。
在纷繁的展品中,由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代院长唐云创作的《清荷图》格外引人注目。从题款日期1965年推断,此画当为贺复旦大学校庆六十周年而作;从档案图片推断,《清荷图》曾长期悬挂在物理楼一楼外宾接待室,见证了许多学校的重要活动——1984年时任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接待来访的美国总统里根,会谈的背景正是这幅《清荷图》。
《清荷图》能够在档案馆中得到妥善保管,背后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据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教师于建华介绍,他1965年在复旦物理楼二楼接待室第一次看见这幅画,就因这幅画精妙的技法和独特的角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6年,已经退休的于建华偶然在逸夫楼底层的一个库房里发现了这幅画,见画的右侧裂开了一条缝,猜测这是它被放在库房的原因。爱好绘画的于建华自然知道这幅画的价值,于是将它搬至自己的办公室保存,一放就是十年。2016年左右,于建华将画交由上海朵云轩进行长达两个多月的精心修复,最终捐给复旦大学档案馆保管。
唐云《清荷图》
不仅书画作品的保存收藏中经历了种种故事,书画作品本身也道出了复旦大学的一段历史。例如曾任复旦大学校长的苏步青所书的《自咏》,就反映了复旦校史中的两个关键历史事件。数学学院教授、苏步青的学生华宣积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首诗中“忆昔杭申辗转秋,苍颜衰鬓旧衫裘。初哼俄语常侵夜,爱读洋书不说愁”一句讲的是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他从杭州来到上海,至复旦任教;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开始学习借鉴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使用俄语教材,因此当时50岁的苏步青开始学习俄语,并连续翻译了三本俄文教材。而“如今报国心犹在,改革光辉照白头”说的则是1978年改革开放,苏步青开始担任复旦大学校长。“这两件事不仅对苏步青个人意义重大,对复旦也很重要。”华宣积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复旦数学系立刻兴旺起来,而改革开放后人才又出了很多。”
苏步青《自咏》
西泠书画社的创始人申石伽及其子申二伽的作品均在书画展中展出。申石伽之孙、申二伽之子申小龙出席了书画展开幕式,并现场题字“西泠三代复旦情”。身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的申小龙,祖孙三代都与复旦有很深的渊源,在书画展上也见到了很多熟悉的复旦学人的作品。“我看到了中文系好几位老教授的书法作品,看着他们的字,就会想到他们的学术与为人。所谓字如其人,真的要读懂他们的字,需要很了解他们。”申小龙说,“希望展出他们的作品能对现在的学生有所触动和启发,让他们能得到传统的滋养,并将传统传承下去。”
申小龙强调,书法对于复旦精神的传承非常重要。他说:“书法是中国艺术的核心,书法通了艺术就通了。书法是汉民族思维方式最典型的表现,而这种思维方式会贯通到整个人文科学里。”
申石伽《朱竹图》
复旦大学档案馆藏精品书画展于2018年11月21日至12月4日在复旦大学蔡冠深人文馆二楼展厅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