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上午,陈从周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大会在同济大学举行,将今年以来纪念陈从周先生的活动推向高潮。
相关学者认为,中国园林几乎涉及中国历史、文化、艺术所有的内容,而陈从周能真正达此境界并融于一者,是他,将中国园林艺术推向了现代世界,“现在是一个大师表面泛滥实际匮乏的年代,大师通常是跨学科甚至跨界的,陈先生是学文史的,诗书画戏曲都很好,在园林上又独树一帜,他一直致力于拔高我们的眼界。”
陈从周女儿陈胜吾在接受“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专访时说,中国文化是相通的,“父亲是从大的文化出发理解园林,包括对园林与古建筑保护的呼吁保护,他眼中的园林是与中国的历史文化艺术、与生活是相通的。”
同一天,由同济大学主办的“百年从周——陈从周先生诞辰百年纪念展”以及“造园三章摄影展”也在同济大学拉开帷幕,“陈从周《说园》与文人意境”——纪念陈从周先生百年画展”则将在后天于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开幕,百余件实物、复制品、模型、照片和文献资料,呈现出陈从周先生诗情画意的风采、著作等身的成果、教书育人的风格、敦厚仁爱的温情、说园造园的境界,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坚持,以及后人对他的纪念与缅怀。
陈从周先生(1918-2000)
2018年是中国园林一代宗师、著名古建筑学家陈从周先生(1918-2000)诞辰一百周年,今年以来,一系列纪念性的展览及活动在上海、苏州等地举办。
11月25日上午,陈从周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大会在其生前工作了近半个世纪的同济大学举行,由同济大学主办的“百年从周——陈从周先生诞辰百年纪念展”也于当天开幕。陈从周先生是同济大学建筑系建筑历史学科和教研室创始人之一。从1952年开始在同济大学任教,到2000年逝世,一生都没有离开过这所大学。
1963年,陈从周(左)应梁思成先生之邀,参与“扬州鉴真纪念堂”设计工作。
1956年,历经数年踏勘、测绘、研究,《苏州园林》刊行。
1960年,陈从周赴浙江海宁盐官镇,发现安澜园遗址。
陈先生笔耕不辍,写了苏州,又写扬州。《说园》五篇,建构园林理论,提出动观静观,借景对景,小中见大。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郑时龄回忆了上世纪60年代的校园生活以及陈先生指导学生测绘的情景,并认为陈从周先生或许是中国最后一代名士,“当年陈从周先生在众多留洋教授云集的建筑系,总是用绍兴口音,谦称自己是土产公司,学生们在背后喜欢称他为老夫子。”
南京林业大学校长王浩,35年前是同济大学园林专业的首届学生,他至今深感于先生的大师风范和名士风度。“我们常常感叹,现在是一个大师表面泛滥实际匮乏的年代,大师通常是跨学科甚至跨界的,陈先生是学文史的,诗书画戏曲都很好,在园林上又独树一帜,这在同济是一个特例。要想做出好的园林设计,前提条件是要弄清楚,怎样做是好的,怎样做是不好的,陈先生就是在告诉我们这些。他一直致力于拔高我们的眼界,就像是习武,入门很重要,要堂堂正正的武功,走偏门则贻害无穷,明白这些当然很重要,因此在这点上,陈先生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高翅认为,当下的知识分子要向陈先生学习一个“建”字,“陈先生最敢于建言,因为他真的爱古建,为了古建、古园林、古城市,可以向任何人建言,奔走呼号,这恰恰是知识分子最高贵的品质和德行。”
1992年,陈从周先生力保徐家汇藏书楼。
陈从周先生晚年实现“造园三章”,续豫园,构楠园,复建水绘园,图为1994指导修复江苏如皋“水绘园”后的新貌。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是陈从周先生带教的第一位应届硕士生和第一位博士生。他曾住在工地两年,辅佐陈先生完成心血之作“豫园东部修复工程”。蔡达峰在纪念大会的发言中说,陈先生的个人魅力使他有广泛的影响,他是一个兴趣很广泛,多学科兼攻的人,他不光做古建园林,而且精通诗文书画,有大量作品流传于世,“现在办他的展览,是很拿得出东西的。同时,他与人相处又很随和,他既有严谨的精神,又有相当幽默的态度。他始终能给人带来快乐,大家愿意与他相处,这些构成了他非常有魅力的风格。”
纪念大会上,还举行了新书首发式,同济大学出版社、外语与研究教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捐赠了《陈从周造园三章》《苏州园林》《扬州园林》《中国名园》《苏州旧住宅》《从周百年文选》《说塔》《说桥》《说古建筑》《陈从周书画集》等图书。此外,日本法政大学教授高村雅彦向同济大学捐赠了一批有关豫园修复的珍贵资料。
紧随纪念大会开幕的是“百年从周——陈从周先生诞辰百年纪念展”,百余件实物、复制品、模型、照片和音像资料,呈现出陈从周先生诗情画意的风采、著作等身的成果、教书育人的风格、敦厚仁爱的温情、说园造园的境界,以及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坚持。
记者在展厅遇到了任职于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周钟鸣先生,自上世纪80年代起,他便与陈从周先生多有往来。近两年来,他点点滴滴写下一些往事,“老夫子每日从家中步行至建筑系,一般先不入办公室而至缀秀轩中喝茶。然后至系办公室取书信杂志等,在缀秀轩中处理回复书信诸事。一俟完成,便看壁间裱件,评价幽默到位,言不多而意自见。”又记,“再一日,建筑系青年美术教师徐建华赴澳州办水乡情写生画展,请老夫子在裱画室题词。原拟题句:水情、桥情、乡情。然老夫子见后,在宣纸上题:水情、桥情、乡情、柔情,旁人到:怎么多一柔情,老夫子莞尔一笑:柔情,多好呀!题词增柔情二字,立意既高,复增韵味。老夫子画上以题一丝柳一寸柔情而著名,柔情,为老夫子专利也。老夫子有一印曰:天涯握手尽文人,余信然。”
1948年,陈从周在上海永安公司举办“一丝柳一寸柔情”个人画展,老夫子画上以题一丝柳一寸柔情而著名。1946年,任教于上海圣约翰大学附中,后拜张大千为师。
陈从周先生书画作品,风姿。
《百年从周——陈从周先生诞辰百年纪念展》,还原了陈从周先生曾经的生活、工作场景。
梓室余墨,陈从周手稿
陈从周书法作品
陈从周书画作品
陈从周先生精通诗词散文、书法绘画,谙熟昆曲音律,博古通今,多才多艺。
当天下午,同济还组织了“此情可待成追忆”“庭院深深深几许”“雏凤清于老凤声”三场分享会,老中青三代教授学者聚集一堂共话与陈从周先生的交往以及园林和古建方面的学术切磋。
影像中的“造园三章”
陈从周(1918-2000),名郁文,字从周,生于杭州,祖籍浙江绍兴。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和园林专家。他早年毕业于之江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曾任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副教授,之江大学建筑系副教授,圣约翰大学建筑系教员。1952年开始执教于同济大学建筑系,先后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中国建筑史、园林史、中国营造法、造园学等。曾担任中国园林学会顾问,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美国贝聿铭建筑事务所顾问等职。先后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及日本造园学会并参与工作。著有《苏州园林》《扬州园林》《绍兴石桥》《中国名园》《中国民居》《中国厅堂》《园林丛谈》《说园》等古建筑园林专著和论文。出版有《书带集》《春苔集》《帘青集》《随宜集》《山湖处》等文学著作。1949年和2007年先后2次出版《陈从周画集》;2013年《陈从周全集》问世;2017年又出版《陈从周·渡人通我》书画集。陈从周先生是知名的古建筑园林艺术专家,一直积极从事保护、发掘古建筑工作。他熔中国文史哲艺与古建园林于一炉,出版诸多研究园林的专著,晚年则参加多处园林设计实践,直接参与指导了上海、浙江诸多古园的维修和设计工作。
陈从周先生著述丰厚
陈从周先生百年诞辰之际,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组织编撰出版《陈从周造园三章》一书,追记陈先生“续豫园,构楠园,修水绘园”的成就。这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初期陈先生主持的三个园林的设计和修建工作的专集。其中有文章、有图纸,并邀请学院王伟强教授为《造园三章》一书专门摄影。
11月25日下午,《造园三章摄影展》也在同济大学揭幕,展出了王伟强为《陈从周造园三章》所摄数千张照片中精选作品,与“三章”相呼应,展览也分为“说园”、“读园”、“游园”三部分。
说园之豫园
读园
游园
“说园”部分以文献性为主,力求客观理性地记录陈先生的园林作品,这部分大多已在《造园三章》一书中呈现。“读园”部分,是摄影家进行的再创造,这部分通过使用传统的铂金制作工艺做视觉呈现,是今天的思考和解读,也是首次公开发表。“游园”部分,是摄影家对今天三个园林里日常游园活动的写生。男女老少,本土外乡,一动一静,反映了此时此地,反映了陈先生的园林作品在生活中的存续。
同济大学博物馆的“百年从周——陈从周先生诞辰百年纪念展”,展期至12月23日;“造园三章摄影展”,展期至12月15日。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的“陈从周《说园》与文人意境”——纪念陈从周先生百年画展”则展出京沪杭等地画家笔下的园林与对陈从周先生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