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创新工程课题组主办的“面向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高端论坛”在中央党校召开。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机构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一级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张占斌教授致辞,副院长牛先锋教授、辛鸣教授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所副所长王虎学教授分别主持了三个阶段的学术报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所所长邱耕田教授做了会议总结。
在致辞中,张占斌院长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对于改革开放的重要引领作用,对于当代中国发展的指导作用,他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研究面向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途径: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抓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的主线作用,提高学者的研究能力和奋发有为的积极状态。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原校委委员、一级教授、全国政协委员韩庆祥教授,北京大学博雅学者丰子义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张曙光教授做了主旨发言。韩庆祥教授的发言围绕“奇迹、道路、理论和话语”四个关键词展开,他认为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发展速度震惊世界,被称为“中国奇迹”。全世界都想知道中国为何能实现迅速发展,中国的理论界要牢牢抓住话语权,以原创理论对“中国奇迹”从中国道路高度进行逻辑严密的解读,构建完善的理论体系。目前,意识形态纷争的聚焦点在中国道路。我们要用中国道路解释好中国奇迹,用中国理论阐释好中国道路,用中国话语表达好中国理论。理论的力量只能用理论的力量来摧毁。由此,意识形态建设要聚焦中国奇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和中国话语以练好“内功”,只有把“内功”练好了,免疫力增强了,才能防御外面的“细菌”侵蚀。丰子义教授主要从方法论层面谈了如何研究好“面向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方法论。他认为研究好这个课题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对新时代有一个准确把握;第二,要研究新问题,因为面向新时代也就是面向新问题;第三,要用正确的研究方式、方法去研究新问题;第四,建构面向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不是拒斥对西方发展理论的学习。张曙光教授认为可以围绕五个问题(资本问题、所有制问题、社会与社会主义问题、公平正义问题和中国特色问题)来推动当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问题研究。
另外,中国人民大学侯衍社教授分析了新时代发展的目标、理念、动力、环境等问题;北京大学刘曙光教授就新时代应该坚持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发展这一问题展开了论述;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林进平教授基于发展的角度阐释了马克思的正义观;北京师范大学沈湘平教授认为要高度重视发展的复杂性问题、伦理性问题和新时代的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孔伟编审阐释了新时代发展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问题;中央党校张琳教授围绕着如何纪念马克思谈了要研究马克思、发展马克思。
此外,中央党校王中汝教授、张严副教授、李双套老师,人民日报肖伟光老师,光明日报王琎老师也作了发言。王中汝教授对“感”字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中出现的频次作了分析,他认为新时代的发展更加注重人民的心理感受;张严副教授认为要从运用系统性思维来研究改革和发展;李双套老师谈到了共享发展理念,他认为共享是每一个人自由发展的实践形态;肖伟光老师提出要用改革开放的眼光来看待改革开放;王琎老师认为要认真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
在自由发展阶段,中央党校王巍副教授、王海滨副教授和崔丽华副教授分别围绕着这一问题谈了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