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 由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主办的名家圆桌·“坐标2018”之“重新省视知识分子”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学者围绕在当前“知识大爆炸”的信息时代,何为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理当承担何种角色,发挥何种作用等问题展开研讨。
围绕如何正确认识“知识分子”,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李德顺认为,应当走出把知识分子当做“另类的人”的思维怪圈,建立这样一种思维——知识分子只是和别人一样的普通人。当一名知识分子,就是要在专业内攀登最高峰,达到最前沿,凭认真踏实的研究形成看法,拿出对社会、对人民最负责任的真知灼见。
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陈嘉映比较了“知识分子”和“知识人”的概念差异,建议使用“知识人”这个概念。“知识人”从事活动必须以说理为规则,而说理活动的根本目的,不只在于说服不同意见,更在于建设一种“说理的文化”,一种“理性的文化”。知识分子就是从事一般说理工作的人,应该遵循理性的标准,并且拥有独立的品格。
北京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教授郑师渠探讨了知识分子的自我定位问题。他认为,知识分子要成为社会良知,应该要做到“省视”和“自省”相统一,不仅要省视社会,而且应该有一种自省精神,自己既要当老师,也要当学生。
网络时代的崛起对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构成了严峻挑战。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许纪霖表示,新的知识的叙述和传播倒过来会决定知识生产本身,当前学院外知识分子正在构建另外一种知识的叙述方式,倒过来这种叙述本身也正重新构建知识的生产方式。毫无疑问,新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在挑战传统知识分子的存在方式。
在专业化时代,知识分子致力于通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尤西林认为,在要求各行各业专业化的今天,我们更需要通识教育。通识教育使在分工教育中培养起来的专家具有多学科的人文素养,从而使他的直觉、想象力可以超出特定专业的限制,使自己有更多的创新,也可以使自己作为知识分子同时作为专家,成为社会中坚。今天的通识教育是知识分子真正大有可为之地。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沈湘平表示,知识分子一定要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应该是自觉的反思性存在,并且在反思过程当中不仅要思考世界,还要思考自身。知识分子要有自己与世界打交道的独特方法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