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2019年1月5—6日,第十六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论坛以“新征程:文化自信与融合创新”为主题,旨在关注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吸收借鉴多元成功经验、全面提升中国文化创新境界的提升,以更加从容自信的姿态迈上新征程。论坛由北京大学主办。
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关注中国汇入世界文化产业融合创新的潮流,指出应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转型提升需求,目前中国文化产业面临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并提出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多维思考:注重文化产业的审美价值追求、关注本民族的传统的IP价值的开发、需要更多的人文情怀和批判意识。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花建认为,文化创新需要具备文化吸引力、文化创造力、文化辐射力三大要素。文化创新的路径包括四个方面:将开发优质内容作为制高点、平台渠道融合作为引爆点、技术与创意融合作为突破点、精准化+泛娱乐消费作为兴奋点。
在文化层面,新时代最重要的关键词是文化自信和文化创新。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李凤亮强调,实现守正创新首先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他以故宫博物院跨界联合、央视经典创新节目为例生动诠释了“守正”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其次,守正创新必须找准创新路径。从观念、业态到路径实现全面创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最后,守正创新必须处理好本来与外来、继承与发展、文化与创意、审美与市场、当下与长远之间的关系。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提出,目前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存在过时的硬件思维和筑巢思维、落伍的教育理念、没有真正的跨界、没有面向未来等误区。他表示,要从需求导向、职责关联、互联网思维、领头羊思维、速度问题、企业家精神入手,要求未来的文化产业人才做到知行合一,具备职业经理人素质,具备与相关领域高人沟通对话、举一反三的能力,做到见识和行动能力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