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东森新闻云”报道,台湾知名作家林清玄去世,终年65岁。
林清玄,1953年出生,中国台湾地区高雄人,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文章《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选入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他是台湾地区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2014年和2015年,新华社记者曾先后三次专访林清玄。我们重新整理了相关报道,以示悼念。
新华社三次专访作家林清玄
清瘦的面庞,温和的微笑,标志性的稀疏长发,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谦卑和超脱,一如他的作品,让人印象深刻。2015年参加两岸笔会时,林清玄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就自己的文学创作生涯和情感生活向记者敞开心扉。
谈童年:家里太穷了,每天一定会读书
“因为家里太穷了,我要成功,就一定要比一般人更勤奋,所以我每天一定会读书,而且直到读到让我感动的句子才睡觉。”谈起自己早年艰辛的创作经历,林清玄直坦心声。
“我生活在农家,生活很穷,我想人应该摆脱生活和世俗的捆绑,所以童年唯一可以让我得到超脱的就是文学写作和对心灵境界的向往。”林清玄说,每天睡前,他都会在脑子里回想当天读到的让他感动的话,甚至背下来。
从小学开始,林清玄就坚持每天写500字的短文,初中每天写1000字,高中增加到2000字,大学时到3000字。直到今天,不管多忙,林清玄依然每天坚持写3000字。“无论是恋爱或失恋,痛苦或快乐,我每天都不停写作。”
十多年前,林清玄曾回到祖籍地福建省漳浦县,在那里找到林氏族谱。作为迁台第11代的他,在老房子的古井前,想象着先祖背井离乡出去寻找新天地的情景。
这让他联想到自己的人生也在不断离开、不断进入新天地:14岁离开出生地高雄,先到台南,又到台北,如今他频繁往返两岸,一年有一半时间在大陆。
谈文学:我和大陆作家没有什么分别
林清玄认为,作家一旦有独到的观点,形成自己的人格和风格,就会比一般作家饱满和有力量。“讲一个观点,必须要有故事。要有故事,必须有感动。感动很值钱,可故事更值钱,比故事更值钱的就是观点。”
一年往返两岸十多次,去过大陆300多个城市,林清玄因出版、演讲、援建希望小学等活动和大陆的艺术界人士有着亲密接触,和很多作家都成了要好的朋友。
“我一年中有半年在大陆,走过很多地方,碰到很多大陆的作家,每次去都有新的感动,这种感动是,我和这些作家是没有什么分别的。作为中华文化传统下的作家,我们共同的理想就是去创作包容力更强的文化。”林清玄说。
在林清玄看来,因为网络、通讯等流通,两地年轻作家的作品已没有太多区别。“我的女儿在看大陆一位年轻作家的作品。我看了之后,感觉和台湾青年作家没有多大差别,不像我们这一代,台湾的作品比较轻快,大陆会相对沉重。”
谈写作:几个月就能完成一本书
从8岁开始写作,现年62岁的林清玄已出版了160多种书,被誉为台湾最高产的作家,更曾创下一本书在台湾卖十几亿新台币的惊人纪录。在大陆,他也是读者熟知和喜爱的畅销书作家,出版了60多种书,有18篇文章被收进课本。
林清玄很擅长写短文,几个月就能完成一本书。2014年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他告诉记者,自己现在正在同时写十本书,以“走向人生的大美”为主题,从茶道、佛学、情感等多个角度探讨人生的最美状态。
“我不会感觉太忙碌,一般作家是想好一篇写一篇,比较好的作家是想好一本书写一本,我是同时想很多本,就好像赛马栏栅拉开,十匹马一起跑,看哪匹马先跑到终点。”
谈读书:年轻人应该多读经典
信息泛滥时代,年轻人应该读什么样的书籍?在林清玄看来,首先要阅读经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作,自然看得远,还要能够像“杰克的魔豆”,和现在的生活和思想结合,不断让经典得到巨大发展。
林清玄喜欢读中外经典作品,对他的写作具有“超级影响”的作家,包括泰戈尔、纪伯伦、赫曼·赫塞、苏东坡、李白、白居易、梁实秋、林语堂等。
“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质,他们都是生活家和思想家,都是观点先行的作家,不只是有感怀或者感情,这对我影响很大,我的作品都是观点先行,我也期许自己变成一个生活家和思想家。”林清玄说。
谈人生:不应把大量时间花在虚拟世界
2014年,林清玄在苏州做客湖畔论坛时,曾介绍自己心中最伟大的三个人:茶圣陆羽、禅圣慧能和经圣玄奘。他希望通过这三位从人生底层出发的人所代表的文化向上精神,告诉读者如何认识自我,实践自我,开发自我的伟大志业。
“成功不只是有名、有钱、有权、有影响力,其实一个人在某一种领域做到极致,即为成功,比如茶圣陆羽……”林清玄认为,人的一生不只是为谋生,灵魂需要解脱欲望的捆绑,从最底层出发,走向心灵之路,也就是追求自己的梦想,才能保持住浪漫的精神,认识到生命的真实价值,而非表面的价格。
林清玄即兴展示了自己使用的手机,那是一只款式非常陈旧的产品,被他自嘲为“智障机”。林清玄说,他平时既不用电脑,也不用智能机,手机只有打电话、发短信的最普通功能;不过对于大量的现代化电子产品,他虽不排斥,却认为大家不应把大量时间花在虚拟世界中。
“我的孩子们也很热衷这些产品,他们每天花在电脑、手机上的时间会很多,这就导致了生命的不平衡,对真实世界不了解,”林清玄说,“我会找些理由让他们放下手中的小屏幕,陪我去门外散步,欣赏身边的风景,从而在真实世界里取得生命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