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元宵节,有的诗家写灯火阑珊处,有的诗家则写花市灯如昼。
各花入各眼,故宫的一场上元夜灯会是600余年的古建筑与现代灯光的一场际遇,有的人只看到午门和太和门灯光秀的绚丽,忙不迭地写下“故宫蹦迪”“迪厅夜场”等。当你顺着人流走过午门和东西雁翅楼展厅,走上每五米挑起一盏红灯笼的漫长的东城墙,你在如织的游人中望向依旧沉寂在亘古黑暗中的内城,前朝三大殿的琉璃瓦和金色的侧影偶尔照过来的灯光煌耀夺目,而南三所的碧瓦则在黑暗中泛着些幽微的光,故宫的猫正轻盈地在屋脊上行走,这是故宫的本质。
你在城墙上吹着掠过这六百年时间的冷风经过畅音阁,几百年前就是如此的咿咿呀呀的调子悬在宫宇楼阁的上空,比起看灯看光,你打一个寒战,你正更深刻地感知到时间。
现在流传最多的午门和太和门的灯光秀只是上元夜整个故宫布置的灯光中的一小部分,只谈这些有失公允,我们还是回到那个“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的夜晚。
首先我们看一下当天的游览路线。大家由午门进入太和门广场,可以看到点亮的太和门和午门城楼及东、西雁翅楼在灯光映照下的样子。然后由午门西马道登午门城楼,经过西雁翅楼、午门、东雁翅楼展厅,向东走,沿着城墙走到东南角楼,之后观众将走过近千米长的布满红灯笼的故宫东城墙,会穿过东华门古建馆展厅,走到东北角楼后再步行至神武门,下城墙出神武门。
大致路线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什么,首先是经过的几个主体建筑午门、雁翅楼、东华门展厅、两个角楼,神武门展厅。我们也可以遥望到三大殿、可以路过靠近东城墙的南三所、九龙壁、宁寿全宫、畅音阁等等。
这条游览路线上有几处值得一提的亮点,首先就是五米一个的红灯笼点缀的漫长的东城墙。紫禁城的城垣为长方形,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总长为3428米。城墙从地面到顶部高10米。城垣地下基础材料是多层灰土和碎砖。墙身下用衬脚石, 石上内外两侧各砌四进大城砖(约2米厚),用白灰和江米汁掺合一起灌缝,墙体中心部位用素黄土砸实填平,直到结顶铺砖,城垣表面光滑平整。修葺以后的城墙设围栏铺木板,颜色和形制均与环境相和谐。
游人从挑起的、近千米的城墙上走过,东城墙左边是静谧的紫禁城内城,右边则是北池子大街和远处的王府井等现代建筑。红灯笼和尽头处的角楼以及高处的明月构成漂亮的图卷,是游客拍摄的重点。
观众可以路过东南角楼和东北角楼,故宫的角楼共有四座,是紫禁城外围也可以观望到的防御设施。角楼为方亭式,四面明间各加抱厦一间,屋顶由多个歇山式组成复合式屋顶,覆黄琉璃瓦,民间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之说,形容其结构复杂。当天无法进入故宫的观众也隔着护城河可以拍摄到角楼的外景。
隔着护城河看东北角楼
当天在故宫里面的两处比较精彩的地方就是用艺术灯光投影到大殿屋顶上的《清明上河图》与《千里江山图》。
《清明上河图》投影在东南端城墙内侧屋顶上,分段投影在几组屋顶上,在靠近城墙的地方放着几组音响循环播放根据《清明上河图》绘画内容制作的摇橹、叫卖、街景行人等背景音,制造“人在画中游”的意境。黄琉璃瓦本身有斑驳,《清明上河图》古画的意境复制到琉璃瓦屋顶,投影在走势倾斜的屋顶和一列列排布的瓦片,好像展开的折扇。值得一提的是,这不是故宫第一次尝试用数字化的手段呈现《清明上河图》,之前故宫就曾办过《清明上河图3.0—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将《清明上河图》做动态化与3D呈现。
东南城墙段内侧屋顶-清明上河图
而《千里江山图》则投影于神武门东城墙段内侧屋顶上,《千里江山图》的投影在一整排屋顶上,更加磅礴和完整,该画青绿色的质地将屋顶渲染出晶莹玉润的光泽。从神武门东城墙上看南边的故宫整个宫殿区,个别被投射了光的屋顶熠熠生辉,而更多的宫宇则依旧沉浸在夜色里,远处的灯光在夜晚中勾勒出它们的侧影。
神武门东段城墙上观赏“千里江山图”投影
“千里江山图”和远处亭子上的碧瓦相映成趣
行走在东城墙上可以路过很多宫殿,比如宁寿全宫。这里是乾隆皇帝准备在位六十年后做太上皇帝时使用而预为修建的一组建筑,它在故宫的东北部,四周筑有高大的红色宫墙,占地四万六千平方米。全组建筑自成体系,是仿紫禁城中轴线上前三殿和后三宫的体制而建。总体建制分为南北两部,北半部是帝后宫眷们居住的后廷,南半部是太上皇帝接受群臣朝拜受贺的前朝宫殿,西北部建有花园一处,即俗称的乾隆花园。
宁寿全宫的宫殿示意图
上元夜的宁寿全宫
对宁寿全宫我们或许不熟悉,但是我们都熟悉的九龙壁就是宁寿全宫的照壁,此外2017年正式开放的畅音阁也被着重点亮,当晚还有戏曲演员唱戏。畅音阁由畅音阁(戏楼)、扮戏楼(后台)和阅是楼(观众席)组成一个完整的清代宫廷“大戏院”。畅音阁是皇宫里专为重大节庆演戏时所用,每逢各种节日,如元旦、端午、七夕、中秋、除夕以及帝后的生日等,皇帝都要在宫中看戏。畅音阁有上中下三层戏台,以中国传统的吉祥用语“福、禄、寿”命名。三层台设天井上下贯通,上中两层井口安设辘轳,直对下层地井,根据剧情需要,天井、地井可升降演员、道具等,例如上演仙女、神仙下凡的戏目时,用辘轳把幕景和演员从上面送下来,造成从天而降的戏剧效果。
白天的畅音阁
上元夜被“点亮”的畅音阁
畅音阁处的灯光恰到好处地呈现了古建筑的美,畅音阁的三重檐、雕梁画栋、檐头彩绘、脊兽、筒瓦、滴水等都在灯光下轮廓清晰、熠熠生辉。
当天还有一个亮点就是投影在红色宫墙上的文字,唐人诗句好像是这场灯会的一个点题之笔,白色的字体浮在红墙上,诗句意蕴深厚、涵味隽永。我们常在高大的建筑物上看到文字,可是很少看到雅致的诗句,诗月助兴,清朗俊逸。
御花园宫墙外的投影《上元夜六首》节选:“今年春色胜常年,此夜风光最可怜。鳷鹊楼前新月满,凤凰台上宝灯燃。”
宫墙上的诗句投影
御花园宫墙外唐诗投影
神武门上投影诗句为“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午门城台唐诗投影(唐寅《元宵》节选)
热闹处看尽,冷僻处却也有景致。比如路过南三所时可以看到迥异于大片的黄色琉璃瓦屋顶的绿色屋顶。南三所在紫禁城东,五行属木,同时用绿色也表示比黄瓦规格稍逊,以示皇子所居之处。绿色的琉璃瓦显得僻静,我们还看到一只白猫和一只黑白相间的猫从屋脊上走过。
宁寿宫区比较高大的屋顶则可以享受到灯光的映照,和沉浸在黑暗中的绝大多数的宫殿形成对比。
当天是“人从众”吗?
大家比较关心的就是上元夜究竟是哪些幸运儿挤进故宫了。故宫官方统计,上元夜有2500名驻华使节、劳动模范、北京榜样、快递小哥、环卫工人、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消防指战员、公安干警等各界代表受邀参观,同时接待网上预约的观众500人。当然媒体也占了一小部分的名额。
单院长也在采访中表示“无奈”和“尽力”。首先因为不像平时大家进午门以后可以到处乱逛,这次都是要沿着东城墙绕过整个故宫,要考虑城墙的接待能力和承受能力。
我们现场发现比较挤的地方主要是午门和雁翅楼展厅附近。午门举办了点亮仪式以后观众都会被引导着进入午门,然后从西马道上城楼,几个展厅之间的道路狭窄,这时候就比较拥挤。而且当晚观众拥挤时,午门和东西雁翅楼展厅不久后就关闭了,为了防止过多游客进入造成踩踏,同时也是为了导流。
当游客陆陆续续地在东城墙上分布开,就显得没那么拥挤了。而且灯光投影都在城墙的一侧,侧身就可以看到,广袤的宫殿区渐次铺开,完全可以拍摄到很静谧而美丽的夜景,不用太躲着前面游客的后脑勺。
稍微错开一点,人群就显得比较稀疏的东城墙
我们在现场也的确采访到在故宫当了五十多年志愿者的阿姨、采访到环卫工、还遇到一群官兵迈着整齐的步伐经过,但是他们队伍整齐地走过城墙时已经大约八点半左右,人流开始退散,所以即便一个长长的队伍经过也没有很拥挤。
当天在“蹦迪”吗?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文章打出诸如“故宫蹦迪”等的词语。比如日刻的《沦落成迪厅的夜场故宫,到底是权力的傲慢还是…》,文章主要集中批评了午门的灯光秀和太和门的投影,对于更为广泛的内城里的灯光则只字未提,这是有失公允的。
现在大家在网上看到最多的就是午门的灯光秀的照片。而这里其实只是办了一个只是持续了十几秒的“点亮仪式”,单院长倒计时(有一点时差)后,光柱开始有规律地晃动,而且没有音乐,就是极强的光在夜空中静默地扫过。
当天也没有网上文章描述的“蹦迪”那么喧腾。极为高大的午门城楼肃穆伫立,一小撮的人群挤在午门环抱形成的空地里,几乎是颤栗地望向高大的城墙,那种建筑雄大的震慑感依旧在。人群也都在静静地等待,除了前排的一些摄影记者因为要抢机位略骚动一些。
午门过分高大雄伟,你会发现挂多大的灯笼挂在这里都显得渺小,在考虑什么艺术形式和这里更搭的时候,故宫想到的最好的方案或许就是用同样强烈的、巨大的、简单的光柱。对于网上求全责备的评价,一位记者谈到“要是用日本那个风格的摄影,一群人肯定跳起来说:故宫这是在过清明节么?要是用俄国圣彼得堡的,肯定又有人说,故宫这是要解构自己的文化么?最搞笑的是巴黎圣母院那个,一群人肯定痛骂,这是东北老太太的炕头么……也许,如果故宫选用上面任意一个,有人也许会马上说,为什么不用大气磅礴的灯光秀,那才配得上故宫啊!”
至于太和门上的花花绿绿的投影,我们现场发现这里简直就是阿姨们的心头好,大家纷纷挤过去拍照。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审美,或许这种缛丽的装点才是一代人心中过年的样子。当天太和门建筑主体及汉白玉台阶作为主要投影目标,用55000流明的激光电影放映机,通过激光投影技术,让数字画面跃然于古建筑上。这也是故宫历史上第一次用中国人自己创造的激光显示技术。且因为是用冷光投射,投射建筑表面不会产生任何光热从而避免古建筑表面釉层、漆层等受到伤害,此外投影设备只需远距离投射而无需靠近建筑本身。
午门-雁翅楼“紫禁城上元之夜”灯效
太和门-紫禁城里过大年 贺岁迎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