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
“所以今天的语文生活空前活跃,也空前复杂。”3月16日,《咬文嚼字》副主编、上海出版物编校质量检测中心副主任王敏做客行知读书会,畅谈新时代我们为何更需要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副主编、上海出版物编校质量检测中心副主任王敏
深入细致地辨析字词
从“围观”知名博主到“开咬”茅盾文学奖得主,从“十大语文差错”到“十大流行语”,《咬文嚼字》可以说是公众生活里最活跃的“语林啄木鸟”了。
王敏笑言,《现代汉语词典》对“咬文嚼字”这个词的解释还有前后变化。“以前我们对这个词的理解可能会偏贬义——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不注重精神实质。到了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它还用来指对文字的使用反复推敲、十分讲究,这是一种正面的评价。我们对咬文嚼字的理解其实是‘深入细致地辨析字词’。”
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里到底是不亦乐(yuè)乎,还是不亦乐(lè)乎?
“我反复举这个例子,每次大家都有不同意见。有人说这里有一个通假字,虽然写的是音乐的乐,但是通的是喜悦的悦。”王敏说,但实际上通假字是在“不亦说乎”上。“至于第二句,有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事吗?这里就表示快乐,应该读成 ‘lè’,如果念成 ‘yuè’,就变成音乐的意思了。考别人举这个例子,十拿九稳。”
除了辨析字词,王敏表示《咬文嚼字》也对社会上的全民造句、流行语句非常关注。“网友创造的东西有时也富有艺术性。我们每年会评流行语,比如去年评了十大流行语,还编了一个顺口溜——命运共同盼锦鲤,眼神退群成杠精,小二官宣无佛系,教科书式怼巨婴。”
王敏还透露,“硬核”会属于今年的流行语备选条目之一。“春节到现在最热的一部电影是什么?《流浪地球》。描述这部科幻片经常会用一个什么词?硬核,坚硬的内核。其实这词去年已经开始流行了,今年则是到处是硬核。”
自媒体时代下更突出的语言问题
在王敏看来,自媒体时代有它的特点。“搜狗百科对这个时代做了简要概括——是指以个人传播为主,以现代化、电子化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媒介时代。”
“这个表述很抽象。具体来看,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也是新闻制造者。有人说这是双微时代,微信和微博。两微一抖,一抖是抖音。两微一端,一端是新闻客户端。”王敏说,每个人手里的智能手机既是接收器也是发送器。“以后技术发展还可以支持更大的信息传播力。”
他认为,这个时代的语文问题大致上可以分成四种。第一种是定位的问题。“我是谁,定位错乱,也就是分不清公众语文和私人语文。自媒体时代,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我们实际上是在公众语文的范畴里说话。”
第二种是分不清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第三种是没有准确判断语言艺术还是语言陷阱。第四种是对语文生活和语文规范两者的关系没有很好的把握。“对于语文规范和语文生活,我们用了一个词叫——‘在路上’。规范永远是滞后于语文实际情况的,现实生活的发展永远比规范先行一步。规范再怎么样也只能是基于已经发生的情况,但是新的情况是处理不到的。”
王敏坦言,有些语文问题也是从传统媒体时代就开始存在的,只不过在自媒体背景下更加突出。“现在的语文生活可以说是空前活跃、空前复杂,这种情况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我们只能去适应它,通过自身的努力仔细地辨析语言,准确地使用语言,推动整个社会的语言生活往健康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更需要咬文嚼字。”
语文规范的标准在哪里
在活动现场,有读者提问:“一个字怎么念到底以什么为标准?依据是什么?”
“这是一个特别好的问题。”王敏说,语文规范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标准问题,“如果我们标准不明确,根本没有办法判断你说的到底是对的还是不对的。比如说一些新的词语,像‘不明觉厉’,对不对很难说,因为它是没有规范的东西。再比如说‘给力’,到底是动词还是形容词,也是新出来的东西。”
王敏表示,首先规范是语言自然发展、社会约定俗成的。“也就是大家共同用脚投票、用手投票、用嘴巴投票,我们都这么说了,最后形成规范了。”
“其次,规范是由社会语文工作者推动形成的。语文专家会提出很多方案来解决语文问题。但是,那些方案未必都是完美无缺的,有的甚至会前后折腾。”
从普通语言文字使用者角度,尤其是从学生和老师的角度,王敏认为这种“折腾”越少越好。“否则我前面教给你这个东西,后面就说教错了,给普通使用者不是造成了很大的混乱吗?在这点上,我们希望不合理的情况应该降到最低,征求意见范围最大,可以减少来回折腾的成本。”
王敏表示,人们现在可以作为成文依据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还有国家已经颁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语文规范性文件,以及权威辞书,比如《现代汉语词典》《辞海》,当然要用最新版的。“这些文本都可以作为实际使用中参照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