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博物馆论坛在夫子庙中国科举博物馆举办。论坛由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主办,中国科举博物馆承办,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震旦博物馆协办。
现场,围绕“非国有博物馆的生存与发展策略”主题,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纷纷建言献策,探讨在促进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通过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设计等提升博物馆质量,拓展社会影响力,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博物馆文化服务。
“非国有博物馆是我国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非国有博物馆,有利于优化我国博物馆体系、填补门类空白,同时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构建和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而激发社会活力,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7月17日,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意见》,分别从制度建设、办馆质量、扶持政策等角度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意见。
“近年来,国内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南京的博物馆也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这得益于我们一直以来坚持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行业博物馆为特色,鼓励民间博物馆发展。民间博物馆主要指非国有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表示,近年来,博物馆通过展览、文创产品的创新,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喜爱。“未来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应该坚持创新,打造出自己的特色,提供更多既能体现传统文化核心价值、又受公众喜欢的展品和服务。”
“目前,博物馆的发展,要主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积极面对市场变化和百姓需求,在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有机融合中坚持文化传承和品牌创新相结合,走‘文化+技术+品牌’内生动力发展道路。”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馆长冯家红介绍,通过做 “新”运营机制、做“优”展览陈列、做 “活”文创产品、做“好”有机衔接、做“强”品牌宣传,两年半以来,中国科举博物馆参观人数已经突破了300万人次,走出了一条非财政资金支持的国有博物馆探索经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