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详情页

李耳为何被唤作“老子”

作者:曾建华 2019-07-31 08:4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所属学科:全部学科

分享:

收藏: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老聃,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先秦最富智慧的哲人之一。

  司马迁是最早给老子立传的人,但他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其他诸子都以姓相称(如孔子、庄子、孟子),唯独老子不叫“李子”。所谓老子,其实是老先生的意思。有野史说,老子的母亲怀孕81年才生下老子,所以,他一生下来就是白发、白眉、白胡须,整个就是一小老头。

  这个降生故事传播很广,却不一定靠得住。它出自北宋道士贾善翔《高道传》——一部根据各种传闻和自己想象所编撰的神仙传记。个人认为,李耳有可能是患了一种罕见的皮肤松弛症。得这种疾病的人,其容貌特征迥异于常人。

  另外,从名字来看,李耳的耳朵应该特别长大——其中一半或许是天生,另一半就很可能是皮肤松弛的结果。

  古人认为,耳朵大是福寿和智慧的象征。比如,圣人之圣,繁体字写作“聖”,从耳,从口,从壬,壬就是说话动听之人。因此,所谓圣人就是那些能听从天地声音,进而将这些声音传述给世人的智者。

  或许正因为如此,这个与众不同的“小老头”便与圣人产生了奇妙关联。加上老子本就聪慧过人、能言善辩,久而久之各种传闻便不胫而走。

  通过《史记》,我们可以发现:原来老子并不是一个彻底的隐士,而做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史”,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国家图书馆馆长。

  得此职务之便,老子有很多机会接触丰富的典籍、档案与文物,并窥视古往圣贤所确立的礼仪、文化以及触碰秘闻趣事。不仅如此,“守藏室”还是当时博雅君子们交接往来的地方。他们在此查阅典籍,纵谈天下大势,给老子带来了更多的思想火花。

  随着老子学问的积累,慕名求道的人从全国各地涌向这个“学术中心”,其中包括前来问礼的孔子。史料记载,孔子被老子的智慧深深震撼,认为他的思想就像神龙一般变幻莫测。

  然而,静好的读书岁月终被混乱时局所扰。公元前516年,周王室发生内乱,整个中原陷入失序状态。这让老子心生厌倦,最终他决定西行访道。

  据说,当时驻扎在函谷关的关令尹喜告诉身边的人,东方有一团紫气正缓缓飘来,这是圣人到来的征兆。果然,几日后,一位骑着青牛的老者徐徐出现在众人的视野里。

  尹喜知道,老子此去,便如龙游九天,再难访其踪迹。因此,他竭力殷勤款待,并强烈恳请老子留下金玉之言。老子盛情难却,便留下了名传千古的《道德经》,然后出关西去,“莫知其所终”。

  事实上,如果《庄子》对老子事迹的记述可信的话,老子晚年应该是隐居于楚地,且专注于养生。这让他获得了那个时代少有的长寿。据钱穆考证,老子的生平活动约在公元前571年至前471年之间,足足一个世纪的跨度。

  老子给我们的最大遗产是“道”与“自然”。他强调“道”的至高存在性,重视个人的“自然”属性。他突破了人类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局限,注重从永恒和无限的层面来认知世界,从而彻底破除了人类行为的盲目与执着,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生命之境。

  有人提出,老子的哲学就是三个字:装、忍、让。这恰恰是一种庸俗解读,只能说更近似于得老子思想之皮毛的黄老之术。事实上,老子初步建构出一个以“道”“德”为核心、强调君主无为性与民众自为性的人生哲学,在历史长河中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结构与走向。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