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详情页

“小林老师”:一辈子只做一份工作挺吃亏的

作者:罗昕 2019-08-23 04:30

来源:澎湃新闻 所属学科:全部学科

分享:

收藏:

“小林老师”林帝浣因一组“二十四节气”水墨画被人们熟知,他为《中国诗词大会》舞台描绘的10幅国画也让观众记忆犹新。今年高考全国卷Ⅲ中主题为“毕业前最后一课”的语文作文题,同样源自他的漫画。

 

在今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中,中山大学教师林帝浣的一幅关于“毕业前最后一课”的水墨漫画,被改编成了作文题目。

但出人意料的是,林帝浣并不是专职画家。他是临床医学出身,他一直是中山大学的老师,做过摄影师、行政管理、IT、新媒体讲师……8月17日,携《凡是过去,皆为序曲:2020小林漫画日历》参加2019上海书展的林帝浣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

他说:“不管是画画、拍照片还是写文章,我都希望我以温柔眼光注视这个世界。如果我们能多考虑他人的感受,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变得越来越美好。我的画是用一种温情、悲悯的角度,让读者感到温暖,是我创作里永恒的初衷。”

 

林帝浣

澎湃新闻: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画的?读书时有想当画家吗?

林帝浣:其实我一直没有正经地学过画画。因为从小就有一个观念——画画这个东西是赚不到钱的,会饿死人。所以从小的想法就不是做画家,这个目标非常渺茫,但梦想一直都在,所以业余默默画了这么多年。

澎湃新闻:你的正职是老师,但工作之余的兴趣特别广泛。你说立志做“摄影界书法最美的段子手,漫画界文笔最好的美食家”?

林帝浣:没有想过做专职画家,不过很多爱好都是从画画延伸出来的。比如当初玩摄像,就是想给画画带来一些现实的素材。拿起相机的初衷就是拍到好的照片,再想怎么把它们变成画。拍了很多照片后,就有一些媒体想用我的照片。他们说不能光放照片,还要配一点文字,所以这时候写作也逐渐在锻炼。

再比如书法。对中国画来说,书法会对画画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而开始练习书法。大家看到漫画里会用中国最传统的水墨,而且这些漫画都是用毛笔和宣纸画出来的,这其中的基础就是书法,包括画里写的一些字,也是对书法的理解。

所以你看许多的爱好是一环接一环的,不是凭空出现的。也因为画画,我也从事过平面设计、网页设计甚至编程的工作。应该说在不同爱好中间,同时做两件事是挺痛苦的。因为有时候白天在做设计,晚上在画画,深夜在写文章,那这一天就会很痛苦,因为脑子转不过来。每个事需要的思维方式不一样,有时候是逻辑思维,有时候是形象思维,有时是发散性思维。

因此我也是分时间段的,可能前一段时间会专注摄影,然后这一两年画画就会比较多。这种时间的节点就是——如果觉得这段时间画画没法突破,有一些瓶颈,就会去摄影、写写文章或者练练书法。如果哪一天对画画又有了新的领悟,可能又回到画画这个领域来。

这样做的话有一个好处,就是永远不会有瓶颈期,永远不会痛苦。有的艺术家容易痛苦,但对我而言没有这个问题。

 

林帝浣的漫画

澎湃新闻:很多人羡慕你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兼顾那么多个爱好,这是怎么做到的?

林帝浣:我想人生是有不同定义的,可以随时去切换,一辈子若只做一份工作是挺吃亏的。对于我来说,就希望有不同的尝试,有不同的人生体验。

这些不同的体验会让人没那么油腻,人到中年总会油腻嘛,人走向油腻是无可避免的。但如果是延缓这个过程,需要用好你的脑子。大部分油腻的人是用小脑在生活,而不是大脑。

根据医学来说,小脑生活就是吃饭睡觉维持你的身体平衡,大脑是思考人生用的。大部分人一旦生活稳定后,他就过上了只靠小脑生活的人生。一成不变的生活会让你越来越油腻。当你能用上你的大脑去生活,挑战你力所不能及的,有可能会失败的,人就会变得清爽,因为在充分地利用大脑。

澎湃新闻:能做的事,应该做的事,喜欢做的事,你会如何给它们排序?

林帝浣:要先做应该做的事,才能做能做的事,最后才是喜欢做的事。当然这三个事也不用特别区分,当你做应该做的事的时候,也要为你想做的事打一点基础。我画过一幅漫画,说的是“你业余时间的努力和奋斗,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当本职工作完成得比较好的时候,应该用业余时间去做点想做的事。

 

林帝浣的漫画

澎湃新闻:你的创作灵感来自哪里?

林帝浣:我做流浪摄影师很多年,跑了中国很多地方,曾做过一个很漫长的专题——“我想给你拍张照”,就是给路上遇到的陌生人拍张照。

拍照过程中我会去了解这个社会,知道普通的中国人在不同地方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有什么喜怒哀乐?他们在想什么?他们在追求什么?这十多年收获的陌生人故事,是我之后创作漫画一个很重要的来源。

可能你现在看到的我的漫画都是一张张的,有些很搞笑,有些很戳心,有些很温暖。但我希望用漫画做拼图,一张张连起来,就会变成我们这个时代的缩影。就是这个年代,中国人在看什么,在想什么,喜欢什么。我在用漫画记录这个时代,和当时用相机记录时代是一样的。

澎湃新闻:现代社会年轻人特别容易焦虑,特别容易“丧”。然后你的漫画对很多人而言很“治愈”。你自己在生活中是一个乐观的人吗?

林帝浣:我是一个普通人,正常喜怒哀乐都会有。能理解生活中的难,但我一直的愿景是能用一种正能量的方式去消解生活中的负能量。所谓负能量和正能量只有一念之差,如果你换一个角度去看待它,它就变成一种促进你前进的一种力量。

比如用黑色幽默的方式去化解。很多时候你想起一个事情就会哭,但过了很长时间后你会笑着把这件事情说出来。事情还是一件事情,只是在你脱离了那个环境后,你以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去看,也没那么严重,甚至这是人生的一种财富,一种难得的经历。

对艺术创作来说,很多事情没用那么难,如果换一种方式去对待他,内心就会变得快乐。探讨这些办法,对人精神的治愈是有用的。

 

林帝浣水墨国画版24节气图之“秋分”

澎湃新闻:我看新闻说,现在你的漫画也开始尝试精神治愈?

林帝浣:可能很多朋友一天工作下来特别烦躁、特别累,然后看到漫画笑一笑,心情开朗了很多。它的根源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这种繁琐和烦心事,很多人都在默默承受,你只是其中一个。很多人因为视角的局限性,他觉得这个事情过不去了,很难受。而当他看到漫画,他会想原来这个事情不止我一个人在受苦受难,他会有一种共情的作用,这种负面和悲痛会相对减轻。

就像一个人失恋了,他去找朋友喝酒倾诉,或者听到一个比他更惨的失恋故事,那么就会很开心。当你发现你在这个世界并不孤单的时候,会觉得这个世界也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如果真有过不去的坎,也只是因为腿短。

我现在在孙逸仙纪念医院做客座教授,希望用人文艺术的方式给一些肿瘤术后的患者、心血管病的患者积极的人生鼓励。通过艺术方面的介入和引导,希望提高生存率、生活质量,或者提高免疫力。但这个事不能凭想象做,不然就变成江湖医生了,我们会制定一个严格的科研评估体系,要靠实验数据说话。

深刻的有两个例子。一是辽宁有两个老人家,他们得了癌症做了手术,觉得很悲观,身体也不好。后来有人推荐他们看我的漫画,还临摹我的漫画。在画的过程中,他们会变得开心一点,身体也会变得好一点,觉得人生有了新的理念或目标。还有一个奶奶会带他自闭症的孙子,经常参加我的分享会,临摹我的漫画,小朋友会觉得很开心,自信心也会慢慢建立起来。

澎湃新闻:说到漫画还是有很多人会先想到日漫。能不能请你为大家介绍下中国漫画,有哪些特色?近年有什么新的发展吗?

林帝浣:我们上半年的“中国动漫日本行”活动,在梳理中国漫画发展史的时候,发现我们的动漫在历史上是一个巅峰期的,就是上海美影厂的《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那个时代,其实那时候的日本动漫是向我们学习的,我们是他们的标杆。

改革开放之后,日本的漫画发展得非常好,我们又开始学习和模仿他们。但最近国漫也在崛起,比如大火的《哪吒》,包括之前的《白蛇:缘起》《大圣归来》,证明我们的动漫在新时代在飞速进步,也在迅速成熟起来。

我们发展得很快,但目前还不是最强的一个动漫国家,日本美国甚至欧洲都还是领先。但我个人猜测,未来五到十年,我们中国的动漫有希望会达到世界的巅峰,我觉得这是一个不太有悬念的事情。但这也需要我们的动漫从业人员要全力以赴,能做出更精彩的作品,才能抵达这样的巅峰。

 

 

林帝浣所作“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