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详情页

第二届“意象哲学与意象诠释学术研讨会”召开

作者:云南大学意象哲学研究所 2019-08-26 16:3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所属学科:全部学科

分享:

收藏:

  近日,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主办,云南大学意象哲学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届“意象哲学与意象诠释学术研讨会”在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大学城召开。来自国内二十余所高校的五十余位海峡两岸专家学者共襄盛举,就“意象哲学”与“意象诠释”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会议开始前,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系主任蒋颖荣教授致开幕词,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李家祥教授向与会学者表示欢迎,充分肯定了意象哲学研究团队所取得之成绩,并表达支持与鼓励。

  云南大学意象哲学研究所所长李煌明教授首先就“意象哲学”与“意象诠释”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了报告,报告的题目为“意象诠释:中国哲学的诠释理论与方法”。李煌明教授认为,诠释不仅要有文献资料的依据,更要有理论与方法的依据。意象哲学与意象诠释,便是旨在为中国哲学的理解和诠释提供一种理论与方法。“意象诠释”的核心便是以中国固有之思维反观传统自有之思想,这便是“以物观物”的诠释原则。所谓“诠释”便是本体自然之开显,既是对象特质的揭示,也是主体观念的展开,是本体与方法的圆融。所谓“意象诠释”便是以易道为核心,“意-象-言”为标识的诠释。以“意-象-言”观之,中国哲学的特质有三:思维的圆融性、结构的整体性、形态的意象性。

  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台湾元亨书院院院长林安梧教授以“诠释五阶论”为题目作了报告。林安梧教授认为“意象诠释”是一个极具原创性和生命力的诠释理论,对于解决当前中国哲学研究的困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指出“意象诠释”与“诠释五阶论”学说之间有着诸多值得讨论的地方,“诠释五阶论”学说对道、意、象、形、言的划分与“意象诠释”中纵向流行的“意、象、言”具有相似性,但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此外,林安梧教授认为“语言是存有之道落实于人世间的居宅,存有之道是语言形而上的家乡”,亦与李煌明教授关于意、象、言浑沦一体的观点具有可比性。

 

  云南师范大学哲政学院教授、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伍雄武教授对近年来“意象诠释”的一系列研究成果表示支持和赞赏,并就“意象诠释的诠释”等问题发表了见解。伍雄武教授赞同李煌明教授的观点,认为所谓“诠释”应该是对象自身的逻辑展开,而非将诠释者的意志强加于研究对象。因此,“以中释中”的“意象诠释”之提出,是对于“以西释中”的格义之学的反对,换言之,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自我彰显,也是中国哲学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此外,伍雄武教授又提出了一些相关意见,例如强调对象的自我展开,是否会造成自己解释自己、走向自我循环等问题,这对于“意象哲学”的继续发展,无疑具有很强的反思价值。

  南京师范大学吴先伍教授就“中西哲学的形上超越之路”作了主题报告。吴先伍教授指出,西方哲学有着构建一个形上世界与现实世界之二层结构的倾向,而中国哲学的思维特征则表现为天人合一、神人合一。西方哲学实际上是通过逃离现实世界、逃离他者的方式,超越现实世界进入天国或彼岸世界之中,从而为人建立一个安身立命之所。中国哲学则否定了彼岸世界的存在,认为唯有现实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人们要想抵挡变化潮流的冲击,就需要通过为他者承担义务与责任的方式,与他者建立一张牢固的纵横交错的关系之网,通过这张网将自己固定在特定的位置上,从而让自己稳定下来。

  云南师范大学哲政学院李广良教授、岭南师范学院副院长戴黍教授和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郑全副教授分别就“意象诠释”与“本体诠释”之比较问题、儒家“身体”意象和《老子》“自然”意象等问题进行了主题报告,对于“意象诠释”的研究前景,诸位学者均持乐观态度,同时又从自身研究领域的角度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