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详情页

地标七十年|浦东首家专业影院的记忆与“变身”

作者:澎湃新闻记者 钱雪儿 2019-09-27 04:30

来源:澎湃新闻 所属学科:全部学科

分享:

收藏:

 

新中国建立之初,在进行全面经济建设的同时,城市建设事业也逐步开展,许多建筑在这一时期建成,并且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逐渐成为建设国家发展的城市地标。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从中选择了一些建筑,透过它们自身的发展,折射出新中国七十年来的变迁。

 

 

一座城市的发展不仅体现于经济增长,也蕴含于文化活动与市民记忆之中。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东昌电影院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黄浦江以东第一家专业电影院,也是当时标志性的景点。它承载了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留下了一段段集体记忆。2019年,经过五年“重装”,东昌电影院变身为东昌弈空间,未来这里可以放映艺术电影、上演沉浸式戏剧,还可开展针对年轻人的电竞比赛。

东昌电影院放映厅

 

 

从陆家嘴经世纪大道、浦东大道驶向东昌电影院,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逐渐被鳞次栉比的居民小区所替代。如果说“三足鼎立”的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和上海中心大厦形象地描绘了九十年代至今城市的快速发展,那么不远处的上港小区、崂六小区等则承载了太多上海人的生活和回忆。东昌电影院坐落于两个小区之间,人们在此聚集娱乐,也在这里留下了集体记忆。

 

东昌电影院周边带有生活气息的居民楼与后方陆家嘴的高楼

 

 

浦东陆家嘴地区原属黄浦区,1954年,当时的黄浦区文化局选址并作为主要投资方,加上民间资本家资助及民众小额集资,共投资40万元建造了东昌电影院,成为黄浦江以东第一家专业电影院。1955年,公私合营的东昌电影院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一股计人民币五元。60到70年代,东昌电影院曾短暂更名为“前进电影院”。东昌电影院最早是崂山工人新村的配套,随着影院人气的聚集,政府开始仿造“南京路”模式,以影院为中心打造集文化、娱乐、餐饮、购物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商业圈。当时浦东最大的商场崂山商场,以及深受追捧的老字号迎宾楼饭店先后建成营业,新华书店、照相馆以及点心店、小吃店也相继开张。“东昌电影院是这个地区的一个起点,也是一个标志性的景点,”一位居住在附近多年的居民说道。

 

东昌电影院老照片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昌电影院进入经营巅峰。营业时间从早上四、五点到凌晨二、三点。在可容纳千人的放映厅中,每日放映七至八场电影,场场爆满,一票难求。这得益于其1982年的一次大修——当时,为了改善影院形象,中国电影公司和黄浦区文化局筹资进行大修,在软、硬件的建设上新增了咖啡茶座、录像厅等设施,并拥有了浦东第一块“宽银幕”。

 

东昌电影院售票处的老照片

过去东昌电影院一带的地图

 

 

生于1986年的王松是那块“宽银幕”的观众之一,她在浦东度过自己的童年,“小时候从家到学校要经过一条马路菜场,现在菜场早就没有了,那条路如今叫“南泉北路”,而东昌电影院就位于南泉北路150号。“在我小学时代,无论是学校组织看电影、文艺表演还是家人带着看电影,都是在东昌电影院。在那个物质不算丰富的时代,每次两路纵队、手拉手全校一起去东昌看电影是一件非常难得和开心的事情。”王松对澎湃新闻记者说道。在她的印象中,童年的东昌电影院是个“灰色的庞然大物”,那里能够容纳一整个小学的学生,也装满了她的童年回忆,“记忆最深的是暑假里爸爸妈妈带我去看《狮子王》和《玩具总动员》,那是我们这一代人第一次在电影院看大片,当时看电影被认为是一种奖励,比如今天勇敢地去拔了乳牙,奖励去看《狮子王》,也许嘴里还嚼着拔牙的棉花,看着看着就忘了痛。”

 

王松手绘的记忆中儿时的东昌电影院

 

 

1997年,王松搬离了浦东,彼时的东昌电影院则渐渐走向没落。随着九十年代浦东的开发开放,新商圈的涌现逐渐取代了东昌电影院的地位,东昌电影院的单厅放映模式和胶片放映机已经不能满足新的需求,随着营业额的逐年下降,影院不得不做出减少场次的调整,后来逐渐只向周边居民放映公益场。2004年,东昌电影院正式停业。

 

“未完待续”东昌电影院艺术计划

 

 

虽然电影院的功能不再,但是人们对它的记忆并未随之消失。2014年,东昌电影院开始计划重建,在此之前,一群艺术家以一场名为“未完待续”的展览,邀请观众一起来向记忆中的东昌电影院告别。展览开幕那天,每位嘉宾都手持一张特制的电影票“凭票入座”,曾经的宽银幕播放着艺术家们的作品,主题关于“重建”,内容包罗万象,穿越时间,这些影像与昔日在此上映的诸多经典电影重合,它们源自艺术家们从这个空间中所感知到的时间、故事和情感,又在前往此地重温往日的人们心中生发出共鸣。

 

“未完待续”展览入场券

 

 

怀旧本身无法延续一座城市地标的生命,只有符合技术和时代的发展才能让东昌电影院重新焕发活力。2019年8月,历经五年的“重装”,东昌电影院更名为“东昌弈空间”,重新对外开放,未来,这里将承担艺术展示、科技教育、电竞赛场等功能。“重装”基本保留电影院原有的外部建筑造型,在结构上进行材料加固,增加其承重能力。和昔日灰色的外立面不同,如今的东昌弈空间外观更具现代性,一楼入口之上,一大片宝蓝色的区域中印有“东昌弈空间”的大字。在空间内部,原来东昌电影院上下两层的“千人大厅”变身为有坡度的单层大厅,座位减少至264个。据悉,未来这里可以放映艺术电影、也可上演沉浸式戏剧,还可开展针对年轻人的电竞比赛。

 

东昌弈空间

 

 

负责此次东昌电影院改造的是上海浦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对东昌电影院的重装改造是一个城市更新的项目,也涉及文化业态更新。”上海浦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薇向澎湃新闻介绍道,经过大量调研,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模式。与东昌弈空间一同亮相的还有位于空间内的UNArt艺术中心,据悉,UNArt艺术中心将持续地为东昌弈空间的内容运营提供实验平台,联合多学科、协同多媒介呈现国内外前沿研究成果,推广科技艺术教育和探索跨产业的共营模式。此外,林薇还表示,未来东昌弈空间希望可以承担社区美术馆功能,定期举办公益电影放映和艺术鉴赏课程等,回馈周边居民。

 

东昌弈空间的新大厅

 

 

作为一个城市更新项目,东昌弈空间无疑希望能够回应当代人的生活需求,反映这个时代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它也希望能够延续昔日东昌电影院作为重要城市地标的珍贵记忆。在“重装”工程期间,业主方上海浦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悉心保留了原有建筑材料,邀请设计师、艺术家将其重新设计融入新的建筑中,并开展以“声音艺术”为媒介的“电子漫步”等社区艺术项目,力求在过程中融入周边社区,探索在城市更新中,文化艺术的介入模式。

 

“可善的陌生”的展览中艺术家徐喆的玻璃杯装置

 

 

东昌弈空间开幕当天,澎湃新闻记者前往此地参观。一场名为“可善的陌生”的展览在此展开,以迎接老电影院的“重生”。展览试图探讨技术时代人们的处境,与东昌电影院的变迁不谋而和。展览的二层以“寓所”为主题展开,仿佛这里的作品都是某个人寓所中存放的物品。靠近展览出入口的墙上“镶嵌”了两只玻璃杯,如同窗口一般,从这里能够望到对面小区居民楼的外观。如果将东昌电影院视为一座寓所,它显然也存放着许多人的故事,并且像窗户一样,折射出人们生活的变化。至于东昌弈空间是否能够和电影院一样,成为未来上海的城市地标,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