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台湾人间出版社在官方Facebook平台上宣布将于今年底12月31日歇业。自1986年由作家陈映真创办以来,这家以“左翼批判”为精神的学术出版社终究没有走过第34个年头。在台湾媒体对人间出版社现任发行人吕正惠的采访中,他表示歇业原因很简单,就是“今年真的撑不下去了”。
人间出版社有何独特之处?它的歇业又意味着什么?澎湃新闻为此采访了与人间出版社渊源颇深的罗岗,他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一直是“人间”系列的忠实读者,后来又成为“人间”的作者。
罗岗首先澄清了“歇业”不等于“倒闭”,“歇业只是意味着出版社暂时不出新书了,如果以后得到资金支持,出版社也可能重新开业”。
当谈到出版社歇业的原因,罗岗表示这是难以抵御的时代浪潮。其一,人间出版社坚持统派立场(两岸统一),而在大环境下,统派立场在台湾的处境微妙;其二,人间出版社非常关心中国大陆,出版了许多大陆的书籍,旨在将大陆的学术与思想资源分享给台湾。“除了人间出版社,台湾几乎没有出版大陆书籍的出版社了”,罗岗不无遗憾地说道。
除了时代原因,罗岗指出经营问题也是歇业的重要原因。“吕正惠老师是一个很优秀的学者,但他也许不是一个职业的出版人”,罗岗认为吕正惠不可能像职业出版人那样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他不会去抓住市场上热门的选题,出一些面向市场的书,“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他出的书很小众,市场越不认,他还继续出。”
关于人间出版社的歇业,一些读者认为“这是一个时代的落幕”。关于这个“时代”究竟是什么,罗岗认为是从《人间杂志》自1990年代创刊以来延续至今的“批判精神”,而“人间出版社”是这一精神的继承与标杆。“台湾自那以来,各类思潮涌现,许多知识分子在那时候自由结社办报,人间杂志也是这样的背景下创刊的。后来许多报纸杂志都没有坚持下去,《人间杂志》后来也休刊了,但人间出版社一直延续着那个年代的左翼批判精神,走过了数十个年头。”
“那个时候台湾社会变化非常快,大家都期盼有理论和思想资源来解释当时的社会性质和社会状况,‘人间’就试图提供这样的思想和理论资源”。罗岗指出那时候人间出版社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出版的一系列分析和关注台湾社会问题的书籍,譬如刘进庆分析台湾战后经济性质的著作就曾经很畅销。
罗岗还认为,人间杂志社的歇业意味着陈映真先生精神遗产的消逝。陈映真先生之于《人间杂志》与人间出版社,不仅是创刊人,也是定调者。不管经历了怎样的时代变迁,抑或是出版社转手经营,人间出版社一直都传递着陈映真先生的思想火炬:“‘人间’的意思就是知识分子关怀人间的疾苦,这一点一直没有变。”
罗岗评价陈映真曾经像一串“珍珠”,串起了台湾不同政治立场的人。他回忆起《陈映真全集》出版的时候,“许多人因为他聚集在了一起,站在不同的立场上缅怀他,回忆那个年代,虽然各种声音还是有歧异,但在今天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场景,堪称奇迹!”
陈映真在2016年病逝,而“人间出版社”的歇业,是他个人精神遗产的再一次消逝,也是一个时代的落幕。
罗岗也怀念起他在人间出版社出版书籍的经历,“我经历那一整个时代的开篇和落幕,经历了从读者到作者的转变。”罗岗遗憾地表示,“其实那就是一个小众的学术共同体,人间出版社相当于大陆与台湾学界的一个桥梁,我的书其实也就台湾中文系的老师和学生会看。”
但是现在,这个小众的交流平台也难以为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