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详情页

孙祁祥:知行合一和历久常新的《保险学》

作者:张昕 2021-09-13 17:17

所属学科:全部学科

分享:

收藏:

认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孙祁祥教授是在差不多15年前,在武汉大学举行的一场学术会议上,我们共同参加了一个分论坛,她是分论坛的主持人。记得当时我提前到了会议室,习惯性地轻轻推开门先探进脑袋看看,没想到她已在会议室了,当她发现有人进来时,向我点头示意,尽管她一脸严肃,在初见的这种场景下并没有因此让我产生距离感。在这之后,由于专业分工的原因,除了在一些学术活动中遇到孙老师,我对她及她所研究的领域了解就不多了。再次引起我对孙老师的关注,是一次听同事聊起她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保险学》教材,这本教材先后获得“国家教育部推荐教材”“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第五届优秀成果奖”,连续三次入选国家级“十五”“十一五”及“十二五”规划教材,还获得“北京市精品教材”、北京大学优秀教材、首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教材奖一等奖、第七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一等奖、第五届金融图书“金羊奖”等多项荣誉,而累计销量则达几十万册。也许是出于职业本能,这些标签吸引我想要对孙老师和她的《保险学》做更深入的了解。

从2010年到2018年,孙老师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是北大经院百余年历史上第一位女性院长,尽管她不太愿意大家突出“女性”这个标签。她教授保险学相关课程几十年,对授课工作已经游刃有余,但她仍然精益求精地对待每一堂课。每次课前,她都要再备课,及时更新相关数据和资料;课堂上,她永远保持着热情,授课内容也总是深入浅出,让知识如春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习过程如一段快乐的旅程;课后,她还会耐心回答学生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认真回复每一封邮件。她曾经的一个博士生看完她修改的论文后感慨道:“老师希望写出来的文章都如抽丝一般,环环相扣,逻辑严密。”正是孙老师对待教学的这种精神,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毕业生,让他们成为了学界业界的中坚力量。

孙老师在教学工作中的这份责任担当,也体现在她对教材的编写中。《保险学》的编写是孙老师回国不久,一方面在她回国前夕,她的一位年近80岁的朋友提出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看到孙老师自己撰写的保险学教科书;另一方面,回国后的孙老师看到中国保险市场的“热浪”,也给她编写该书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动力。用孙老师在她这本书后记里说的这是她殚精竭虑的“产儿”,因此从第一版开始她就注意与国际接轨,非常努力地创新编写体系,特别是在书中编排了索引,让读者在查找需要的内容时能“手到擒来”,尽管这是一个颇费功夫的事情。书中大量案例都是原创的第一手案例,丰富而翔实,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性。《保险学》第一版于1996年出版后好评如潮,各种荣誉称号和奖项纷至沓来,然而随着行业和专业的快速发展,孙老师却对这本教材越来越“不满意”。于是,尽管她日常工作繁忙,仍然在工作之余进行修订改版工作,根据收集到的读者反馈、行业动态等内容再次对教材体系进行调整,把广泛的实践经验融入到教材中,从而突出保险的实务性特征。转眼到了2021年,该教科书也已出到了第七版,也就是说在这二十多年里进行了七次改版,平均三年多就做一次改版。这也就难怪全国有180余所大学的金融保险学专业选用了该教材,其中有读者这样评价:“孙祁祥教授的《保险学》一版再版,我们也是一读再读,这本书真的堪称经典,影响绵延致远。”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北大是常为新的”,我想,孙老师和她所负责的“保险学”课程及《保险学》教材,是对北大先贤理念所做的最好的诠释!

 

作者:张昕,北京大学出版社编辑

客户端 客户端